【内容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单元中的第一课,它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本科虽然只是利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为其以后的电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们肯定接触过许多电子产品,对电有一定的了解,陌生的是以前只是玩,没有真正的研究过关于电的知识。基于学情分析及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情境教学和在玩中学的教法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 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探究活动,学会正确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示意图。
2. 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 用常见物品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理解开关对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所起的控制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连接电路,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难点:将连通的电路转化为电路图。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电池(5号)、导线若干、小灯泡1个、电池盒、开关、灯泡座。
演示材料:灯泡的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产生问题
1. 谈话: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迎来中国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春节了。春节有放鞭炮、赏花灯等习俗,你见过花灯吗?
出示两个花灯,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2. 花灯上的一串小灯泡结构很简单,但能让花灯变得更漂亮,老师手里就有一只小灯泡,今天我们就一起尝试《点亮小灯泡》。
二、 点亮小灯泡
(一)利用“电池”“导线”点亮小灯泡
1. 你觉得让灯泡亮起来需要哪些条件?(电池、导线)
(1)生介绍电池:它的电压是1.5V,凸起的一端是正极,用“+”表示,另一端是负极,用“一”表示,电就是从正极出发流向负极的。
(2)生介绍导线:内导电金属,外不导电橡胶,两头有连接口。
2. 实验要求:
(1)轻拿轻放,合作探究。
(2)如果实验中发现电池发热,说明连接有问题,马上更换连接方式。
(3)实验结束把连接方法画倒黑板上。
3. 分组活动,汇报画图。
4. 观察比较,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接亮小灯泡,而那些却不可以接亮灯泡呢?
介绍灯泡的内部结构:小灯泡外面是玻璃的灯泡,里面有两根金属棒连着灯丝,一根金属棒连接灯泡底部白色连接点,另一根链接侧面螺旋状的金属外壳。
5.小结:所以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两个连接点,形成电流能够通过的通路,才能点亮小灯泡。
(二)认识“回路”
1. 电在电路里流动我们虽然看不到的,但你能想象一下它的流动线路吗?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小灯泡的消耗后流回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闭环,这时小灯泡就亮了。只有像这样的闭合电路才能形成通路,点亮小灯泡。
2. 没有点亮灯泡的这两种连接方式问题出在哪呢?
短路:直接连接正负极,有电流不过灯泡,发热有危险。
断路:电路不闭合,没有电流。
3. 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后,刚才没能点亮灯泡的小组再次尝试,刚才成功点亮的小组尝试多种方法点亮。(分组活动)
4. 经过第二次尝试,大家都成功连接了通路。你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熟悉了吗?巩固练习:老师这有8种连接方式,他们是什么电路状态呢?(小组讨论)
(三)利用“电池”“导线”“开关”连接简单电路
1. 只要灯泡亮着,电流就一直在流,很浪费资源,怎么办?
2. 巩固“回路”概念
(1)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开关,介绍开关与连接方式。将开关连入电路中。
(2)小组合作探究: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原理。
3. 像这样由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组成的电路是最简单的可控电路,我们把它们叫做简单电路。
三、拓展延伸,总结巩固
1. 挑战一: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电路确实很简单啊?想不想挑战难一点的电路?老师带来的花灯是由一个开关控制一串灯泡的,如何连接的?
挑战二:淹城灯会(视频展示)中有些大型花灯像红绿灯一样是轮流亮暗的,会是怎么连接的呢?还有灯亮的同时会眨眼的花灯,又会是怎么连接的呢?
2.两个挑战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如果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再加上美丽的外形设计,那你离成为一名优秀花灯设计师就不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