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4/18

16:37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周菁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周菁课题研究课教案《雷雨》
发布时间:2023-04-18   点击:   录入者:周菁

课题名称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融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研究

所属级别

常州市备案课题

执教

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

二(7)

时间

2023.4

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

教学目标

1.在随文识字中认识“压”“蝉”“垂”;会写“雷”“乌”“黑”“压”“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感受作者有序且生动的表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感受作者有序且生动的表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块一 联系生活 导入新课

1.大自然是个神奇的魔法师。它给我们送来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阴晴雨雪,交替变化。今天给我们送来的是什么天气呢?你来猜一猜。

2.雨可是大自然的精灵,不同的雨有不同的景象。你都见过哪些雨?追问:那你说说雷雨什么样?

小结:你看,像这样伴随着电闪雷鸣的雨就是雷雨。

3.讲解“雷”,并指导书写。

雷这个字很有意思,我们来看,它的古文字中,上面是雨,下面是什么呢?它可不是田地,而是圆圆的车轮。当时我们祖先听到天上发出滚动的巨响,以为是天神的战车在空中行驶。所以用了三个车轮来表示天上仿佛有战车经过,而这样的响声就是雷声。现在为了方便书写,就把车轮简化成了田。注意看,雷的偏旁是雨字头,和雨一样吗?哪里发生了变化?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板块二 初读课文 了解写作顺序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雷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看题目中有一个雨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下雨的句子吧。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雨的句子。 

小结:这三段都是描写下雨中的情形。

3.那下面是什么时候的情形呢?你从哪个句子中知道的?那上面呢?指名说。板书:雨前 雨中 雨后

总结:本课就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的,非常有条理。

板块三 聚焦字词 想象雷雨前情形

1.我们先来欣赏雷雨前的景象。齐读。

2.想一想雨前都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3.图文识“蝉”。

师过渡:作者真善于观察呀,连很少见的蝉都观察到了。你们见过蝉吗?听过蝉的叫声吗?听,它来了。我们来喊一下它的名字。它的名字很有讲究,把它的名字分开来看,左边是虫字旁,说明蝉是一只昆虫,右边的单是它是声旁,表示它的读音,它是一个形声字,我们再来读一读。

4.学习生字“乌、黑”。

1)我们刚才找到还有“乌云”。瞧,这个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是的,它本意就是一种鸟,认识吗?是的,它就是乌鸦喝水中的乌鸦,你看,它多黑呀,黑得几乎看不见它的眼睛了。所以把鸟字的眼睛去掉就是乌。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2)乌黑的黑也是我们本课的生字。千年之前长这样,我们仔细地瞧一瞧它的下半部分?它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字,猜出来了吗?是两个火。所以黑的下半部分是四点底。这个四点底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上半部分是什么呢?你看,这是古人做饭用的灶台,上半部分就是灶台上的烟囱,数一数,这烟囱里有几根管道?这三根烟管就演变成了现在的点、撇、竖。所以它是一个象形字。我们一起把这个字送到田字格里。

5.体会“压”的巧妙。

1)动作演示。你知道压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把自己的双手压向桌子。像这样向下用力就叫做压。

2)指导书写“压”。你看,小土堆都快给压塌了,还有一块小石头也掉了下来,写的时候可不能把这个小石头给忘了哟。

3)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让我们把压送回到句子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看图感受。想象一下,你一抬头,就看到这满天的乌云,这么黑,这么沉,仿佛要压到我们身上了,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这些感受都是压字带给我们的,它用的多妙呀!我们一起读一读。

过渡:这时,树上的叶子——,蝉——。整个世界都静悄悄的,这么安静的时候,忽然一阵大风,读。(齐读)

6.紧扣“逃”字,体会紧张的感觉。

假如你就是那只蜘蛛,遇到这么大的风,吹得你站都站不稳,你最想做什么?

这么大的风,谁不害怕呀,你瞧,连蜘蛛也被吓得逃跑了。你能读出蜘蛛的害怕吗?指名读。

7.紧扣“垂”字,体会用词的巧妙。

虽然蜘蛛有点胆小,但是它的本领可不小。看,它会织网,是呀,它可以用蛛丝来逃跑,瞧,它从网上安全地垂下来了。

我想把“垂”换成“落”字,行不行?为什么呢?是呀,落,是和上面完全分开,落到地上。而垂是指事物的一头朝下,上方有东西拉着,并不着地。蜘蛛下来的时候是被一根蛛丝拉着的,所以用“垂”字更准确。

看图想一想,哪个应该用“垂”,哪个应该用“落”?

8.指导书写“垂”字。

垂也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很容易写错,老师编了一个小口诀,瞧,千棵小草栽两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9.把它送到句子里,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雷雨前的沉闷与紧张。齐读。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板块四 抓住“越来越” 指导朗读

过渡语:幸亏这只蜘蛛跑得快,不然你看,闪电——雷声——。

1.孩子们,闪电和雷声相比之前,它们有什么变化?那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2.像这样能感受到事物变化的词语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词语。你会用越来越说一句话吗?(开小火车造句)

总结:你看,用上它,句子变得生动多了,平时,我们也要多用这样的词语,让句子更加生动。

板块五 关注景物变化 学习背诵方法

通过雷雨前的学习,我们能看出作者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注意到了这么多景物的变化,通过对景物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乌云密布时的沉闷,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时的紧张不安,这么好的句子,我们是不是应该背一背啊。背书之前老师先给你们支一个小妙招,把景物的名称和变化联系起来背,会记得更快哟!

a. 师生合作读。

b. 边读边连线。

c. 边读边填空。

d.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

板块六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掌握了两个背书妙招,感受到了雷雨前的紧张不安,那这场蓄势已久的雨究竟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是今天的作业。

板块七  作业设计

1.和身边的人说说雷雨前的景色变化并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2.欣赏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雨。

 

 

 

 

 

 

 

 

自理识字,学生直观感受字的样子,从而识记生字。

 

 

 

 

 

 

 

 

 

 

 

 

 

 

 

梳理文脉,发现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联系学过的字和图片识记生字。

 

 

 

 

 

 

 

 

 

 

 

 

 

 

 

 

 

 

联系动作,体会动作。

 

 

 

 

 

 

 

 

 

 

 

 

 

 

 

 

 

 

 

 

 

 

 

 

 

 

 

“垂”和“落”进行辨析,并进行练习反馈。

 

 

 

 

 

 

 

 

 

 

 

 

 

 

 

 

 

 

 

练习朗读,读出雷雨的变化。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先找雷雨中的景象,很容易就能找到,再发现前面是雷雨前,后面是雷雨后,顺其自然地就理清了文脉。

 








































 

 

 

 

 

 

 

 

 

 

 

 

 

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学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语境中识记、组词运用,从而达成识字目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