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20

16:03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沈宇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应用程序在科学课堂中的实践初探》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3-03-20   点击:   录入者:沈宇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摘记

题目

应用程序在科学课堂中的实践初探

作者

龚凯健

书名

《小学教学研究》

版别


刊名


期次

202223

学校要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入驻课堂成为可能,而APP则是实现这种可能的重要途径之一。APP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技术优势,但还存在着问题。因此,教师对科学APP的研发要注重几个原则。

一、APP在科学课堂中的技术优势

(一)数据的收集整理——APP数据在线收集功能

示例:“水中热的传递”的实验数据输入后自动生成折线图,直观明了,有效解决数据分析抽象问题。

(二)事实的虚拟呈现——APP动态视图

示例:模拟血液循环(值得借鉴:图6模拟心脏工作的实验材料)

(三)过程的真实展示——APP的无线实时传送功能(可回放)

示例:“希沃授课助手”能视频回放,能直播。

 

二、APP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一)科学学习类APP现状

国内的学习类APP分为电子阅读类、中小学教学辅助类、幼儿认知启蒙类、外语培训类、职业教育考试类等。相对于排行靠前的教育类APP,科学学习类APP在知晓率、使用率、留存率等方面远远落后,且面向的用户群体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二)APP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把常用于科学课堂的APP归为四类:

生物类(形色识花、赏花识花、百度识图、微软识花等)、

化学类(烧杯BEAKER)、

物理类(NB物理实验)、

地理类(地球万象);

 

三、科学学习类APP的研发原则

(一)同一性:面向所有教师和学生。

(二)公益性:免费

(三)时控性:把握好使用时间,勿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冲突。

(四)融合性:设置通用功能区,如输入功能(如录音、摄像、照相等)、传输功能(终端机间的文件传输)、文件处理功能(文本处理、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等)。

 

姓名

沈宇

学习时间

2023.3.20

课题名称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综合学科教学软件应用的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