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全校青年教师进行“1+X”模式探索的行动研究中,以“共创”为理念,全面打开向度、集聚资源、优势整合、多维互动,形成良好的培育模式,为今后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培育提供范式参考。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由课题主持人金磊校长领衔,在“共创”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打造了一支充满活力、充盈动力、充沛潜力,拥有丰实的教育教学情怀、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厚实的教育教学学养的年轻教师团队。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
我们在在学期初的计划安排下,坚持读数打卡,并进行读书沙龙等活动。阅读能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全体教师加入书友圈子,用静心读书的独特方式去挑战自己,让自己在阅读中不断突破和成长。
2.加强教研结合,提高青年教师课堂实践能力
为了推进教学研究和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开展了各类课题研究活动。各课题组成员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名校长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今年王瀚老师参加了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基本技能竞赛,获得了一等奖。王瀚老师认为,从“同心越,众行远”的文化生根,到“共创”理念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活动开展中不断创新。从区集团化办学3.0吹响集结号角,到常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重点培养。这一年的三实小人不仅仅在提质创生中憧憬美好,更在发展变革中创造未来。
英语组,毛华主任被评为武进区优秀志愿服务者。同时在毛华、吴云燕和陆英等几位老师的同心协力、精心打磨下,在万冬老师自身的努力下,万冬老师获得了武进区评优课一等奖的好成绩。在赛后的课题组报告会上,作为资深老教师,陆老师在课题组分享会上阐述了图是如何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毛主任也就《“双减”背景下英语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进行了专题讲座。毛主任认为双减背景下我们青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无缝对接于课堂教学,建立课堂所学和学生生活的关联;作业应无缝对接于主题活动,拓展空间资源,丰富学习形式;作业应无缝对接于综合实践活动,多感官参与,从“零碎”到“统整”;作业应无缝对接于学科的融合点,打破学科界壁,加强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作业应无缝对接于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用英语感知生活,促进语言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课题组朱小琳老师在奋力拼搏后获得了武进区音乐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并代表武进区参加常州市的基本竞赛。在赛会的分享会上表达了自己成长的经验,她说:“一个人最体面的进步就是成长,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当你用最诚挚的心去浇灌自己,你的努力也一定会带你到更好、更远的世界。”
本学期,学校共有3为老师被评为武进区骨干教师,两位老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1位老师被评为武进区名班主任。全校老师奋力实现“x”向“1”的转变。
3.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写作素养
在教科研方面,组内李佳老师获得常州市年会论文二等奖,李佳老师的“双减”案例获得常州市二等奖、武进区一等奖。陆英老师、廖建涛老师、邵骅茵老师、杨晓宇老师获得区年会论文一等奖,王瀚老师获得区年会论文二等奖。本学期,老师们共有五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全体教师已经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
撰稿人: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