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摘记1
资 料 来 源 | 题目 | 在感量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 作者 | 方璐 |
书名 | 小学数学教师 | 版别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
报刊名 | 小学数学教师 | 期次 | 2023年第七刊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一、 在标准中发展量感 在量与计量的学习中,建立“一个单位”的标准很重要,若只介绍“1分=60秒”,学生难以建立准确的单位时间表象,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过“1分”,才能真正实现量感的深化。 二、在多感官参与中发展量感 三、在反思中发展量感 四、在想象中发展量感 | |||
学 习 体 会 | 在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量感的发展设计感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量、感受量,真正建立起对一秒、一分、一克、一厘米、一千米、一千克等量的直观体验。 | |||
研 究 人 员 | 姓名 | 朱晨玥 | 学习时间 | 2023.01.01 |
课题名称 | 基于核心素养培植提升教师数学文本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摘记2
资 料 来 源 | 题目 | 经验改造,让数学因理解而深刻 | 作者 | 章颖 |
书名 | 小学数学教师 | 版别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
报刊名 | 小学数学教师 | 期次 | 2023年第七刊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立足理解,形成技能。只有真正理解“什么是高”,才能生长出对“怎么画高”的理解。因此,这节课我们始终围绕“什么是高”展开教学,强化高的概念。意义孕育方法。当学生在画高时想起“从一个顶点到对面底边的垂线段”,进而找到一个顶点、对面的底边并画出垂线段,画高的技能在理解高的本质属性中就自然形成了。 | |||
学 习 体 会 | 在讨论交流中落实画高的两种方法:转纸和转三角形,“都是过顶,点画底边的垂线段”,说明学生是在用概念来思考画法。学生有了对高的正确理解,画法的掌握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 | |||
研 究 人 员 | 姓名 | 朱晨玥 | 学习时间 | 2023.01.01 |
课题名称 | 基于核心素养培植提升教师数学文本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