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2/29

21:57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常莲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理论学习]金子钰的理论学习摘记1、2
发布时间:2022-12-29   点击:   录入者:常莲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摘记1

题目

《促进数学知识的整体建构》

作者

王艳芳

书名

《小学数学教育》

版别

月刊

报刊名

《小学数学教育》

期次

359

面对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师在教学中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握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更系统、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数作为一种数的形态,其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小数的学习一般分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意义两个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初始课,也是学生继分数后对数概念的再一-次扩展。下面以“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为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数概念知识的整体结构,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水平,同时为知识的梳理提供借鉴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突破难点,体会联系。

三、应用知识,体会价值。

四、利用数轴,打通壁垒。

教材把认识整数的教学分成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万以内的数、多位数、简单的负数等五个阶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安排在一到六年级陆续进行教学。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的侧重点都不同,如20以内数的认识侧重体会“数”(shi)和“数”(shU)的感觉;百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侧重体会位值概念,是对“满十进一”计数过程的物化;多位数的认识是建立“数级”的概念,其本质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推广教材把分数和小数的教学分成两段交叉编排:第一段是对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段是对分数和小数的系统认识。分数和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数法则等方面,还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分数、小数都与自然数有较大不同。虽然它们的表征形式不同,但其本质都是“计数单位与其个数结果的乘积”。

姓名

金子钰

学习时间

2022.12.25

课题名称

《基于核心素养培植提升教师数学文本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摘记2

题目

《以问引学

积累经验》

作者

许忠平

倪晓娟

书名

《小学数学教育》

版别

月刊

报刊名

《小学数学教育》

期次

359

在“成长课堂"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许忠平老师执教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堂上许老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问题串,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与思考。
  片断一:引导式提问,激活前经验。

片断二:探究式提问,积累现经验。

片段三:生长式提问,积淀后经验。

自主活动、探究追问”是本节课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展开本环节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获取操作活动经验,在“思”数学中积累思维活动经验。这样的问题串设计,引导学生“破”学习的重难点:从303到313、从313到403、从403到1003 ,将数数中的难点(拐弯处的数)、重点(“满十进一”)蕴涵其中,后续还把计数器中各个数位上的珠子用不同数量的小方块、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表示,理解位值原理;“探”最近发展区:“你能用4颗珠子摆出三位数吗”“能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吗”“能摆出的最小三位数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但它们都处于学生思维可及之处,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原有知识来积极探究。

姓名

金子钰

学习时间

2022.12.25

课题名称

《基于核心素养培植提升教师数学文本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