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融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研究 | 所属级别 | 校级 | ||||||||
执教 | 王淑婷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二(1)班 | 时间 | 10.9 | ||||
教学内容 |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正确认读二会字,识写四会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联系生活,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 | ||||||||||
教学重、难点 | 联系生活,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 | ||||||||||
课前准备 | 生字卡片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1. 在家,爸爸妈妈都亲切地叫你什么?(轻声,亲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板贴)你来叫叫她的名字(两位同学:你注意到了后鼻音;你还注意到了第二个字要读轻声)让我们一起和她打个招呼。 2. 玲玲是个小画家,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玲玲的画》这个故事。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翻到31页,借助拼音读一读,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二.词串教学: 1.玲玲看小朋友们读的这么认真,想和大家玩个词语闯关的游戏,好吗? (1)第一关,谁愿意来读?(你注意到了评是个后鼻音,谁也能像她这样读准后鼻音?) “奖”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还有个小故事呢!想不想听? 将字旁在古代是将军的意思,将军要给士兵发肉。军营里的士兵有勤奋的,也有偷懒的,哪个士兵军功大,那将军给他发的肉就越......大! 拿出金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将字旁,谁的军功大得到的肉就越多。 请你在书上写一个描一个。 写好的小朋友坐端正。 (2)第二关,这一组词有三个字,哪一位朗读高手来为大家示范一下?真不愧是朗读高手,这个词语你能再示范一下吗?细心的同学肯定发现了,中间这个字“起”明明是第三声,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却要读成第二声,因为两个第三声的字放在一起,第一个字就要变成第二声。 “拿”也是本课的生字,谁来做做小老师? 拿这个字很好记,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3)最后一关,谁愿意来读?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一组词都和什么有关?你都有过这样的心情吗?你能通过朗读让我听出他们的不同吗?(你们听出得意了吗?你在读这个词的时候也得意洋洋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4)词语读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是不是都记住了这些词语。(抽2遍) 2.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朗读高手,现在再来读课文你一定读的更棒了。请你把这些生字词送到课文中去,再来读一读课文。 3.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我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读。 3.在刚刚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地方特别难读你想要提醒大家的? 预设4:这句话中有一个表示声音的字,如果把它重读,就更好了,你再来试试了;老师发现你重读了这个表示声音的字,大家一下子就被你吸引住了。 预设9:这句话是爸爸说的,你能模仿爸爸的语气读一读吗?爸爸是怎样说这一段话的?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关注提示语才能把人物对话读好。 三.讲故事: 1.画1:这个故事是由玲玲的画引起,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画吧! 请你观察观察,这幅画上都有什么?再请一位坐得远的小朋友来看一看。 像他们这样仔仔细细地观察欣赏,就是第一自然段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端详) 画3:玲玲真的是拿这幅画去参赛的吗?确实,她最终拿去参赛的图是这一幅,谁来说说原因。(用上因为,所以) 画2:玲玲一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她在画上添上了一只花狗,才有了最后一幅画。 其实啊,课文就是围绕三幅画展开的,你能找找他们分别对应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吗? 2.现在就请你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预设1:第一幅谁来? 预设2:相信第二个小朋友也能像他一样用上我们刚刚学到的词语。 预设3:最后一幅画,更难不倒大家了。 2. 现在你能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了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3. 谁来试试看? 四.精读第一小节: 3.真了不起,你能用简洁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玲玲的画明天要去评奖,她很得意;可她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她很伤心;最后,故事的结局还是令人满意的。这可真是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把再回到课文中去,读出玲玲的心情变化吧! 五.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朋友,读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由一幅画引起的。幅和画是本课的生字。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结构有什么不同?) 2.两个字都有田,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半包围结构,我们该怎么写好这两个字呢?老师给大家编了个小口诀。 画:田在中间,横竖压线 幅:田在右下,又宽又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手心板金手指) 画:田在中间,横竖压线,下半部分包住“田”的一半 幅:巾字旁,田写得又宽又扁。
|
从实际生活切入,聊聊自己的小名。
集中识字,认读生字。
朗读课文发现“起”的变调。
运用词语将故事串联。
感受人物心理变化。
| 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生字。
组织学生自行寻找特点,再迁移运用。
从词串到故事,一步一个台阶。
为后文理解内涵做铺垫。 | |||||||||
二.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评奖 弄脏 一幅画 来不及 拿起笔 得意 伤心 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