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2/07

21:37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王丹凤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课《灰雀》
发布时间:2022-12-07   点击:   录入者:王丹凤

课题名称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写“梯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所属级别

校级

执教

王丹凤

学科

语文

班级

9

时间

11.25

教学内容

《灰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了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4.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了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课前准备

葡萄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排序 触摸课文中的事

  1.直接导入,学习生字。

  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灰雀

  (1)学习生字。雀是上下结构,上面小字去钩,下面部分写时注意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演示 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隶书),加深印象。

  (2)你们见过灰雀吗?是呀,书本上就有三只可爱的灰雀,出示图片。

  (3)他们长什么样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出示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4)随文学习词语。

认读“胸脯”,第二声,轻轻拍一拍我们的胸脯。“婉转”,正音。“惹人喜爱”:你知道惹人喜爱是什么意思吗?让人生气就可以说——惹人生气,伤心,让人疼爱可以说——惹人疼爱

小结:学词语举一反三,积累就越来越丰富了。朗读句子,读出对灰雀的出喜爱之情。

2.梳理故事要素:你还记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吗?

  (1)随文教学郊外,郊外是指哪里? ①出示字典上的意思。②看图片  (2)故事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更要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大声读一读课文吧!

3.初读课文,借助图片感知内容

  (1)列宁与灰雀的故事场景,老师画成3幅连环画,你能按照故事的顺序排一排吗?

  (2)出示图片,指名同学排一排并说明排列依据。

  (3)同学们,图片2中(圈出)这只灰雀去哪儿啦?

  (4)让我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灰雀究竟去哪儿了?

  (5)交流:你怎么知道的?

(二)阅读侦查 发现故事中的

  1.学做阅读侦察兵

  大家都从对话中发现灰雀被男孩抓走了?我们当一回阅读侦察兵,看看小伙伴是如何做阅读侦察兵的?出示微课:

  小朋友们好,我在阅读《灰雀》这篇课文时跟你们一样认为灰雀的失踪跟男孩有关,究竟是不是男孩抓的呢?我就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线索,当我读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时,我停下来想,男孩说话结结巴巴,心里肯定有问题,他在撒谎,他可能看见过灰雀,这肯定是一条重要线索,我就把这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同学们,一名优秀的阅读侦察兵,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线索,画出横线后停一停,根据线索想一想,赶紧来阅读吧!

  创设情境:挑战3星级阅读侦察兵。   

  (1)学生根据挑战目标利用学习单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A.同桌两人交流。把你找到的线索和想法跟同桌交流,交流中可以补充,讨论。

  B.汇报分享,代表同桌两人的讨论,可以这样说:我和同桌经过讨论,发现……”

  C.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补充。

  (2)小结:大家都把男孩说的话作为线索,知道是他抓了鸟,后来这只鸟呢?

  (3)(出示男孩抓雀、放雀的图片)真不愧是阅读侦查兵,会一边读一边思考,想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2.整合故事里的故事

  (1现在,课文已经有5幅图,男孩抓雀、放雀2幅图片应怎么放呢?

  (2)小组赶紧讨论一下,派两名代表排序并说明理由。

  (3)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

  (4)这个故事真有趣,课文中的故事与对话中读出来的故事重新组合,成为一幅连环画。

(三)读写思考 走进故事里的男孩

  1.再当阅读侦察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1小男孩在说这些话时在想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写下来。

  (3)汇报交流,通过触摸男孩的心理,体会男孩抓雀是因为喜爱,放雀是因为心中有爱,善良体贴,对灰雀的爱更高尚。

  2.读出小男孩的语气

1)自由练习朗读,读出男孩的语气变化:心虚——肯定——笃定、坚定。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2)师生合作读,师读列宁的话,生读小男孩的话,读中进行朗读指导。

  (3)男孩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你们却读出了语气的不同变化,已经走进男孩心里了。

  3.聚焦男孩的品质,书写生字

  现在,你对这位抓雀又放雀的男孩留下什么样印象?(知错就该)

(四)结课设疑 引出故事中的列宁

  我们都知道男孩抓走了灰雀,列宁知道吗?列宁明明知道这一切却没有直接说,他在与男孩对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故事中的列宁。

 

 

 

学生读课题。

 

 

 

 

 

 

 

读句子。

 

 

 

 

 

 

 

 

 

 

 

 

 

 

大声朗读课文。

 

 

 

 

给图片排序。

 

 

 

 

 

 

 

 

 

 

 

 

 

 

 

 

 

 

边读边画横线。

 

 

 

 

 

 

 

 

 

 

 

 

交流。

 

 

 

 

 

 

 

 

 

 

 

 

 

 

 

 

 

交流汇报。

 

 

 

 

 

 

读一读,写一写。

 

 

 

 

朗读。

 

 

 

 

 

 

 

 

 

 







以图片排序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文本故事有初步的了解。

 

 


以本单元“带着问题默读”语文要素为教学手段,初次默读课文,思考灰雀究竟去哪了?有目的的阅读,有意识的联结前后内容,初步明确灰雀失踪与男孩有关这个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信息,并把注意力指向列宁与男孩的对话内容,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准备。

 

创设“阅读侦察兵”的学习情境,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以寻找男孩抓走灰雀的线索为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找到对话中男孩说的话,男孩抓鸟的思路一步步在学习,交流、倾听过程中清晰起来。

 

 

 

 

 




在讨论学习中,故事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眼前。

 

 

 

 

 

 

 

 

 

 

 

 

 

 

 

 

 

 

 

 

 

 

 

 

 

 

 

 

 

 

 

 

 

 

 

 

 

 

借助课堂作业本练习,把男孩内心想法写出来,把学生的思考可视化,让思考看得见,让思维深入,是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实施的努力方向。

二. 板书设计

灰雀

图片1.pn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