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课教案
课题名称 | 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1+X”模式的实践研究 | 所属级别 | 常州市备案课题 | ||||||||||
执教 | 三年级 | 学科 | 英语 | 班级 | 三(7) | 时间 | 2022.10 | ||||||
教学内容 |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搭、羽、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3.能借助词语感知翠鸟的美,初步学习作者全面的观察方法。 | ||||||||||||
教学重、难点 | 能借助词语感受翠鸟的美,初步学习作者全面的观察方法。 | ||||||||||||
课前准备 | PPT 学习单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去搭乘船,这船上有一只鸟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板贴:观察),写出了这篇文章﹣-《搭船的鸟》(出示课题),请孩子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好课题。 2.这个“搭”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提手窄窄站左边,草头扁扁站上方,撇捺书写要舒展,一横一口里面藏)你知道搭船的“搭”是什么意思吗?(乘坐)乘坐船是搭船,乘坐汽车呢?乘坐飞机呢?乘坐地铁呢? 3.看来同学们已经明白了“搭船”的意思,齐读课题。(评价:的字读得轻又短,真好听!) 二、初读课文,初步体会细致观察。 师:让我们跟着搭船的鸟儿,走进课文。 1.(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想一想,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贴:听 看) 师:孩子们,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读完的孩子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来说说你的答案。生:作者看到了船夫、雨、鸟,听到了雨的声音。(追问,什么鸟?翠鸟)你怎么知道这是一只翠鸟的呢?把你找到的那句话读完整。(出示ppt: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3.认识“翠”出示翠鸟的图片。“翠”是个生字,你读的很准。这就是翠鸟,同学们看远远望去,它的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所以你猜翠是什么意思?(绿色)绿色的鸟叫翠鸟,那绿色的玉呢?(翠玉)绿色的竹子呢?(翠竹)绿色的柏树呢?(翠柏)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作者看到了船夫、雨、鸟,听到了雨的声音。(板贴:雨点船夫翠鸟)那就让我们先去看看作者看到的、听到的雨是什么样的吧! ( PPT 出示句子: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请位同学来读。抽生读。 (2)了解观察方法,指导朗读。 师:啦在这里读的是第一声,当它放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读的是轻声,跟我读“沙啦沙啦”。它是一个“拟声词”,像这样描写雨声的拟声词你还知道? 生: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哗啦哗啦 师:沙啦沙啦地响,是作者听到的,也就是说他观察雨时用上了?﹣一(指着耳朵) 生:耳朵。(听觉) 师:你们看,作者用耳朵去聆听雨声,还听出了雨声是沙啦沙啦的,你们觉得作者观察得怎么样啊? 生1:作者善于观察。生2:作者观察得很仔细、细致。 (3)师:“我”和母亲坐在船舱里,小船行驶在烟雨朦胧的水面,雨点儿落了下来,读一﹣(生齐读)雨点儿落在乌篷船上,发出了“我”从未听过的声音一﹣(生齐读) 师:沙啦沙啦的雨声是那么动听,“我”不禁朝外面张望,看到了﹣-( PPT 出示句子)生齐读: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摇着橹。 (4)师:作者坐的就是这样的船,这是江南常见的乌篷船,你能指一指船舱吗?船的顶部就是:船篷,船中间坐人的地方是:船舱,船夫穿着用来挡雨的:蓑衣 船夫在干什么呢:摇橹 师:看着图,你们肯定知道橹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橹是用来划船的。 师:请你猜猜,橹一般是用什么做的? 生:橹一般是用木头做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 生:因为橹字是木字旁。 师:你太棒了!原来细致地观察字我们也能收获知识呢! ( PPT 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和母亲坐着小船要到外祖父家去了,听到了沙啦沙啦的雨声,看到了在烟雨中用力摇橹的船夫,读一一(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5.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翠鸟的外形美。 师:后来雨停了,来了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请一位同学带我们认识一下这只鸟。 (1)指名读后,孩子们,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些,再走近些,细细的看那只鸟。引读: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读----(生齐读) (2)学习生字新词。同学们读得很好,作者把翠鸟和谁进行了对比?---鹦鹉。出示词语,指名读。(评价:后鼻音读得很准,一起读)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鹦鹉)翠鸟比鹦鹉还漂亮,跟鹦鹉的短嘴不同,翠鸟有一张长嘴。(出示词语长嘴)。嘴也是个生字,字形还比较复杂呢,谁有好办法记住它?(口+此+角)孩子们,伸出手跟着电脑老师一起写一写。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翠鸟?出示一只( )的翠鸟(预设:美丽。点评:你直接用了课文中的词来描述翠鸟,这是翠鸟留给我们的整体印象。) (4)那它美在哪?有哪些颜色呢?(翠绿、蓝色、红色) (5)同学说得有理有据,很清楚。现在拿出你的学习单,用你的彩色画笔,给学习单上的翠鸟披上美丽的外衣。同学们。看这两幅作品。你觉得哪一部作品更好些?为什么?(生说) (6)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精准;同学们读书细致,画得正确。这一自然段,作者细致观察了翠鸟的?(板贴:样子/外形)这颜色艳丽的鸟儿是多么美丽,多么漂亮啊!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齐读第二自然段) 5.学习三、四自然段,了解大意。 (1)引读第三自然段 看着看着,作者竟然情不自禁入了迷,他不由自主地想——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这么漂亮的翠鸟,怎能不令人浮想联翩呢?他不由得追问——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它在船头一动不动,它难道是想——难道他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2)从这一段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过程中,不只用耳朵听,眼睛看,还在动脑筋——想(板书:想)同学们,我们观察时也要像作者这样,调用自己的多种感官,不只可以听、看、想,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一一摸,用舌头——尝,这样我们才能观察得更仔细,收获得更多。 (3)正当作者看得出神,想得入迷时,(出示第四自然段齐读)这下你肯定知道他在干什么了吧?没错,他在捕鱼呢!(板书:捕鱼) (4)在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笔触下,捕着鱼的翠鸟又会有怎样的美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5)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搭乘小船,听了雨声,见了船夫,更认识了一只比鹦鹉还漂亮的翠鸟。其实,我们身边看似普通却蕴藏美的事物有很多,正如罗丹所说,读:“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或许有一天虫鸣鸟叫在你的耳朵里会变成美妙的乐曲,电闪雷鸣就是大自然最激昂的鼓点,金黄的稻田也能散发收获的芬芳。所以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吧,相信你也能品味出生活中的美!(板书:美)
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两个生字。考考谁观察得最细致?(出示羽和翠) 2.学生交流发现。 3.老师范写。 4.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5.展示点评。 |
孩子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好课题。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交流发现。
学生练写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着以上宗旨,我首先通过学生的观察导入新课,从生活中人与动物友爱的关系开始,投入到自愿的读、悟中去。
在理解课文部分,主要抓住翠鸟的样子及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作者的观察方式,明白留心观察的意思是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有取舍。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等方式进行学习,并适当指导朗读,让学生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让学生领悟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