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课教案
课题名称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写“梯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 所属级别 | 校级 | ||||||||||
执教 | 杭璐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三(8) | 时间 | 2022.04.20 | ||||||
教学内容 | 《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正确认读“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童年的欢乐。背诵《溪边》。 3.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理解难读懂的词句。 | ||||||||||||
教学重、难点 | 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理解难读懂的词句。 | ||||||||||||
课前准备 | 课件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1.初次见面,老师带来了几幅画作为见面礼(出图),这是什么画?让我们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水墨画,用水墨调配后画出来的画,就是我啦。我可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呢,人们也叫我中国画。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吗?) 2.谁来读读它的名字?(2人)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水墨画)墨是一个生字,黑加土就是墨。 3.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音:课前大家都按要求预习了课文,不约而同地圈出了这几个词的读音(出示圈圈),你能读好吗? (1)当作 “当”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请你读读。 (2)蘑菇 水葫芦 两个轻声读的真准,请你再试试。(他读准了吗?请你来帮帮他。) 3)扑腾一声 拨动浪花 你拨我溅 清清爽爽 有位同学在预习单上圈出了这个字音,请你读读。 评价:“扑腾一声”:声音真清脆;“你拨我溅”:这两个动词我听得清清楚楚。 2.字形:预习中,不少同学指出这三个字容易写错。碎、爽 碎:这位同学,这个字你想提醒什么?(预设:“碎”的最后一笔竖要出头一点点)这个细节要注意。 爽: 这位同学认为“爽”这个字,关键是笔顺不能错,看(出示爽的笔顺),第二笔是短撇。看老师写这个字,先两边后中间。记住了吗?写字不仅要写工整,还要规范。 3.童年生活的每一点欢乐都藏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把词语送回诗歌中,你想自己读一读吗?那就自由地读读这三首诗吧。 4.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在他们读诗之前,咱们给他们支支招,怎样才能读好诗?(注意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感,要读出真挚的情感)。 生读。谁来评价他们的朗读? 5.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和它的韵脚是分不开的,(出示每首诗的韵脚)听老师读。再请三个同学来读诗,关注韵脚,读出诗的韵味。 6.这一课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这童年的水墨画是指作者在童年时画的画吗?还是有其他意义呢? 是呀,这并不是作者在童年时画的三幅画,而是他童年生活最深刻的场景,代表了他的童年生活。 7.如果请你为这三幅画面取个名字,你会怎么命名呢?请大家先自己小声读读这三首诗思考,再小组讨论。 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来汇报第一首?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读懂了这三首诗的内容。 这几件看起来很平常的小事,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的有趣。咱们男女生合作读一读这三首诗,女生第一首,男生第二首,第三首全班齐读。
|
书空课题
齐读课题
读准多音字
读准轻声
品味动词妙用
观察如何写好生字
自由朗读三首小诗
读出诗歌的韵律
思考问题
多种方式合作朗读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