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6/09

22:27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王淑婷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王淑婷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摘记4
发布时间:2022-06-09   点击:   录入者:王淑婷

题目

《为满足儿童需求——构建情境课程》

作者

李吉林


书名

《情境教育:一个主旋律的三部曲》

版别


报刊名

期次

在传统的理念中,儿童是幼稚的、是无知的、是等待接纳知识的,因此他们必然被动地成了老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构建起来的课程,疏远了儿童、排斥了儿童,甚至扼杀了儿童。长期以来,我和儿童朝夕相处,不断地发现儿童身上呈现的美好的情趣和幻想、永不怠倦的向上性、不可遏止地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身处儿童中间,便会不断地感受到一个个焕发着如同花草般清香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命。他们总是不停地渴求新的信息、获取新的信息。因此,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潜在的无穷的智慧,如同那“沉睡的力量”正在萌动,时时期待着一触即发。儿童是真正的美的精灵、智慧的精灵,他们是动态的、光亮的、发展着的、未来的生命体。成人世界与之相比黯然失色。儿童的情感世界是纯真而炽热的,情、美、智、趣常常令他们幼小的心灵激荡不已。那是引导儿童去学习、去发展的最可贵的原动力。儿童潜在的这些美好的天性、潜能,被极大地忽略了。而在情境教育中,儿童是至高无上的,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而学习正是由认知的主体积极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为了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这是情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儿童的天性与“真”“美”“情”“思”密切相关,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顺其天性而育之”则是我们要思考的。必须明确,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使全体儿童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因此,情境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他们各自的经验和内心世界中种种促进他们成长的可贵的自然资源,还要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和建构,使它们不断叠加、重组、融合、发展。这不仅是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也是儿童本身企盼的愿景。

姓名

王淑婷

学习时间

2022.06


课题名称

统编版教材使用背景下“融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的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