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2/23

16:29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卞燕飞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融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研究》课题活动学期计划
2022年2月——2022年7月
发布时间:2022-02-23   点击:   录入者:卞燕飞

  一、指导思想:

  这一个学期继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上学期梳理的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的研究计划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形成不同年段课堂、不同体裁文章教学指导策略,引领不同风格与特点的教师、不同基础与个性的学生形成更为适切的教与学的策略。同时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加深教师对语文统编版教材语文素养扎实落地的把握能力。

  二、研究重点

  1.落实“5+35”课堂教学结构,细化课前5分钟演讲流程,规范课前演讲的形式,丰富课前演讲内容。

  2.把握统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对“融语文”课堂形态和教学流程进行整体架构,重塑课堂教学流程,完善“hui写作文”作文指导素材。

  3.改进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改进学生阅读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建构“融语文”教学评价机制。

  三、研究目标

  1.在专题活动中明确“融语文”课堂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涵,形成基于“融语文”课堂的基本理念。

  2.在解读教材中把握统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紧抓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3.在实践研究中变革“融语文”课堂结构、重塑“融语文”教学流程、建构“融语文”课堂模型、整合“融语文”课堂资源、建立“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师对统编教材研究力与实施力的整体提升,促进学校课程文化的系统建设。

  四、具体工作

  一、深入解读教材,把握统编教材语文要素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深入教材解读,把握每个年段的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以及基本的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导读与自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结合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内化读书思想,提升教学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课题组结合阅读的情况,每学期针对不同年段进行教材解读交流,侧重于实际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教学及课后反思交流,以此达成对语文教学资源的重组。

  二、常态教学研究,搭建“5+35”教学结构

  基于“融语文”课堂的性质、理念和价值进行文献研究,建构“5+35”课堂教学结构,旨在让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重组教材,择其重难点进行板块化的教学。节省出来的5分钟我们将其称之为“语文小时光”:低年段以朗诵、讲述为主要形式,中年段以讲故事、人际交流为主要形式,高年段则以演讲为主要形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形成各年级的语文能力指标,分主题、分时间落实开展。

  三、专家引领研究,课堂结构的变革与重塑

  因疫情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研究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线上学习主要是与区级语文研讨活动相关联,学习不同年段的教研课,或与小学语文相关的讲座。线下则是主题研究,包括课题组成员内部研讨,专家引领解读教材及课堂实践研究。通过内训和外练,整体提升课题组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有3次主题式研讨,侧重于教学设计的结构化,改变传统40分钟的课堂,立足年段特点,紧抓语文要素,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附表)

  四、多种研究方式,细致打磨课堂共促成长

  让课题组有和谐共长的环境,就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作用和积极性。每年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上一节研究课,主持人对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课都要做出指导和帮助,在互动中共同生长。每年都有导读理论学习的机会,每人都有说课评课的要求,每人都有撰写随笔和论文的要求等。主持人对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反思、随笔、论文等,都要做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五、研究素材创编,在教学运用中完善补充

  在“双减”背景下,为降低学生三年级写作的难度系数,减少学业压力,课题组融合课内外素材创编了《hui写作文》系列,在实际教学和运用中发现此项教学研究帮助学生有梯度地进行写作训练。因此,在本学期将继续研究并完善《hui写作文》的编写。

      1659256547121.pn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