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写“梯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 所属级别 | 市级 | ||||||||||
执教 | 王轶雨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三(7) | 时间 | 4.22 | ||||||
教学内容 | 《海底世界》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 ||||||||||||
教学重、难点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 | ||||||||||||
课前准备 | PPT、板贴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首先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快乐猜猜猜 2.这么多和海有关的四字词都给被你们猜出来了,真棒!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潜水员,一起去奇妙的海底世界看一看吧。 3.请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我最想知道海底世界是怎样的?海底有些什么?(找两个人回答) 是的,作家石友也有相同的疑问,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评价:嗯,你抓住语气词“吗”,一下子就读出了疑问的心情;嗯,你强调了“怎样”,疑问的语气就更强烈了。一起读。 二、初读,理清文脉。 1.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一探究竟!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听清两点要求,出示自读要求:(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想一想: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过渡: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有些同学边读边圈画,习惯很好。找到了吗?海底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呢?出示整篇文章并标红这句话,评价:这句话出现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找到这句话的小朋友请举手。看来三?班的小朋友很会抓文章的中心句,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非常棒! 3.这篇课文就是从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板贴)这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的。 那课文围绕这两个方面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呢? 4.找到了吗?第二小节写的是什么?这句话出现在第2小节的?生:开头。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也是总起句。考考你:在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概括海底的特点? 预设:宁静。评价:非常准确。来,奖励你把这个关键词贴在黑板上。 5. 小结:刚才,这位小朋友找到了第二小节的中心句,又从中心句中提取了“宁静”这个关键词,一下子就读懂了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其他小节写了什么?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6. 好,第三小节写了什么? 预设(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那汪老师没听明白,问问你: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是呀,第三小节开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句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回答,像这样一问一答,我们就叫它设问句。设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哦(板贴)。 预设(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真聪明,一听你的回答汪老师就知道海底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而是有声音的。同学们注意了吗:第三小节开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句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回答,像这样一问一答,我们就叫它设问句。设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哦(板贴)。 7.那第4小节呢?是的,第4小节就是写了海底动物各种各样的活动方法。 8.第5小节?嗯,这一小节写的是海底的植物。 9.第6小节?这一小节作者写得比较简单,只写了一句话。这句话中的煤、铁、石油、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它们都属于矿产资源。 10.刚才同学们抓住每一小节的中心句一下子就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板贴围绕中心)作者石友就是这样来写的,先提出自己的疑问,紧接着从宁静、声音、动物、植物、矿产这5个方面(板贴:多个方面),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三、精读,品悟奇异。 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欣赏海底那奇异的景色。 2.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要和大家分享他的阅读感受了。 3.首先,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1)海底景色奇异在“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澎湃指海面上波涛汹涌,宁静指非常安静。那老师就奇怪了: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为什么这么宁静呢?生: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有多深吗?/猜一猜?汪老师告诉你们,大海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800米。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有11034米。现在你知道大海深吗?(很深很深;深不见底;深不可测)那现在你觉得几十米在海洋里深吗?预设:不深。是呀,这样一比较,我们知道区区几十米对深不可测的大海来说简直就是不足一提。怪不得作者说,出示变红:“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2)继续看这一小节,海底还奇在哪儿呢?(黑暗;有光)是的,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引读:“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或“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是啊,水越深,海底越暗,慢慢地漆黑一片,然而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在闪烁,那是什么?(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瞧,这就是带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出示深水鱼图片,仔细观察,你觉得这些深水鱼一闪一闪的,像什么?(像钻石、像灯笼、像珠宝、像萤火虫、像星星……)同学们的想象都很形象,这些深水鱼在一片黑暗的深海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在作者笔下就像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这样一比喻,(板贴比喻)这奇异的海底景色就生动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小节。 (3)奇异的海底,还藏着两个生字朋友。一起读,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你注意到了他们的部首,都是宝盖头;你注意到了它们的结构,都是上下结构;你还知道在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现在就让我们举起手一起写好这个“官”字。翻开习字册,认认真真描一个,写一个。提笔即写字注意坐姿哦!(如好就表扬同学写字姿势端正) 4.轻轻合上习字册,我们继续交流:第三小节,又让你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在哪呢? 预设:(1)海底景色奇异在:“海底有很多声音”或“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或“有的像蜜蜂一样汪汪,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哦!这是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是呀,海底的动物还会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发出很多声音呢呢)“窃窃私语”是一个成语,谁来读一读?读得很准确,奖励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有谁知道“窃窃私语”是怎样地说话呢?就是很小声的说话。那同样是小声地说话,像汪老师这样写你觉得哪句好呢?为什么?是呀,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把一群小鱼儿聚在一起说悄悄话的画面写的生动而有趣!(板贴:拟人) (2)同学们,海底的动物开始窃窃私语啦,请带上你们的水中听音器,仔细听!播放录音,你听到了哪些声音?预设:“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诗行出示,这些声音都出现在这一句话中。轻声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这几分句句式相同,结构相似;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板贴:排比);用上了“嗡嗡、啾啾、汪汪”这些拟声词)同学们真会读书!用上这些拟声词和排比的句式给你怎样的感受?(是的,读起来很亲切,很有韵味;是呀,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嗯,一下子就写出了各种动物声音的特点)就带着你们的感受来读一读。 (3)这些声音我们在生活中都很熟悉,相信同学也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出示句式:有的像——一样——? (4)同学们说的这么多的声音海底都有,但是作者呀,没有一一写出来,他们藏在了一个神奇的标点符号里,哪一个?(变红……)其实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还有很多,引读:他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 小结:看来海底的确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女生读: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男生读:他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 短短一小节,4句话,作者巧妙地用上设问、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巧用修辞)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写得栩栩如生。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这奇异的景色了,来,捧起书,我们一起读! 四、总结。 1.今天我们跟随石友的文字,初步学习了23课,知道课文是从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又从这5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同时我们还知道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海底奇异的景色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2.那么,作者又是如何介绍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的呢?我们下节课在继续学习。 五、作业,推荐阅读。 1.完成语文补充习题1~3题。2.推荐课外阅读《海底两万里》。 六、板书设计
宁静 景色奇异 声音 23. 海底世界 动物 物产丰富 植物 矿产 围绕中心 多个方面 巧用修辞
|
指名回答
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这句话。
请同学们默读2~6小节,找一找,能概括每一小节内容的关键句。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的2~3小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海底景色奇异在哪?
学生练习书写“官”。
指生朗读出海底动物声音的变化。
| 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理清课文脉络。
练习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
范写(顺口溜:官帽戴上方,直直挺胸膛。头小身子大,稳稳坐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