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1/18

12:33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王淑婷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王淑婷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摘记2
发布时间:2022-01-18   点击:   录入者:王淑婷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摘记

题目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技能训练

作者

周小蓬

书名

语文课堂教学节能训练教程》

版别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刊名


期次


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是语文教师对学生、教材、环境等要素的组织、引导、协调、应变,是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技能。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必须符合以下基本的要求。

(一)科学性

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科学有序。语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组合是否科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能统治学,也不能代替学,教师的教是组织学生学,启发引导学生学。所以,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出发。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组织设计,都应整体计划,循序渐进,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脱离学生实际和语文课程特点的拼凑教学是无序的、不合理的,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低效和失败。语文课堂的科学有序与其他要求相辅相成,是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最根本保证。

(二)灵活性

组织教学的灵活性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课堂时空的灵活开放。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把课堂圈在45分钟和狭小的教室,固定的时空束缚了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这种让学生“静坐”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显然已不适应新时期的语文课堂,重新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灵活开放,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例如,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可以改变原先座位固定的机械方式,采用自由组合(兴趣爱好相近)、规定组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保证最佳效果而分组)和交叉组合(合作交往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需要随时调整组别)等方式。将惯常的全体向着老师的“秧田型”空间形态适当地改变为“马蹄型”、“T型”、“(半)圆型”等多种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的开放式学习群体空间形态,这种座位方式的改变,也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点拨反馈提供了方便。又如,课堂也可以从封闭走向开放,走向生活和家庭,走向自然和社会,学生在这种语文课堂时间、空间的拓展中,加强体验,获得真正有用的实践知识和能力。第二,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随机应变。教师单一的教学组织行为,使学生只能机械地记诵、练习,语文素养未得到全面提高,学习兴趣淡化甚至消失。变革教学行为方式方法,就是要变“满堂灌”为师生共同参与。例如,加强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建立网络化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综合性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不只作为方式,更作为一种课程组织形态,“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组织课堂教学要充分认识语文的综合性,突破“学科”中心,“教师”中心,力求立体设计,组织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果语文课堂教学长期自我封闭,割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割断与生活的联系,割断与社会的联系,语文教育功能必将随之萎缩,学生也将会变成知识单一、缺乏活力的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语文教师开始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综合以及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它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支点。语文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怎样,都与语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与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相适应时,就能有效地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唤起学生的注意,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正常而有序地进行,从而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姓名

王淑婷

学习时间

2021.11

课题名称

统编版教材使用背景下“融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的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