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料 来 源 | 题目 | 《重新认识课堂》学习笔记 | 作者 | 贲友林 |
书名 | 贲友林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贲老师在书中第一辑就直指主题。从教师的提问,到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如何养成问题的意识。可以说,课堂中的点滴细节都在本书中有了体现。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习题讲评结束,问学生“做对的举手。”当学生全部举手后,自己并没有及时捕捉错误资源加以分析。公开课的时候,为了确保上课的质量,只是特意点几个学生发言。这些课堂教学的行为,在贲老师看来,都是不利于孩子生命成长的。正如贲老师在书中所说:“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警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教师地教,应服务于学生地学”。简单的一段话,说出了教师课堂教学地真谛,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选择合适地教学策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地求知欲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指引学生未来生命的成长。 贲友林老师在后记中写道:我以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没有思考的行动,是茫然、盲目,甚至是危险。改变,应该落实到行动中;行动,应与思考相伴。 思考无疑是重要的,但目前的课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凭着惯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从。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没有时间思考,整天忙于繁杂的事务;或许是不会思考,找不到切入点;更有可能的是认为不用思考,学习了那么多好的经验,还没有办法来得立竿见影……纯理论的都好说,但放置到现实的世界中,往往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久而久之,忘记了初心。 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课堂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伴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推进。 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不过价值度有大有小,有正值的,甚至还有负值的。 决定问题价值的因素有好多,比如这问题是谁提出的,是老师,还是学生自己。老师预设的问题,很多是有价值的,但有的时候并不是学生需要解决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都是有价值的好问题,是需要甄别和选择的,这也是体现老师教学意识、能力的地方。 这些问题解决的方式也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是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还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正如贲老师在《在“学生的问题”中相遇》一文中所说:我们要意识到,不出现问题,不等于学生没有问题。当老师真正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如何解决问题时,课堂会出现很多预设之外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从问题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分析学生的疑惑。 | |||
学 习 体 会 | 思考无疑是重要的,但目前的课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凭着惯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从。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没有时间思考,整天忙于繁杂的事务;或许是不会思考,找不到切入点;更有可能的是认为不用思考,学习了那么多好的经验,还没有办法来得立竿见影……纯理论的都好说,但放置到现实的世界中,往往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久而久之,忘记了初心。 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课堂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伴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不断推进。每一个问题都是有价值的,不过价值度有大有小,有正值的,甚至还有负值的。决定问题价值的因素有好多,比如这问题是谁提出的,是老师,还是学生自己。老师预设的问题,很多是有价值的,但有的时候并不是学生需要解决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都是有价值的好问题,是需要甄别和选择的,这也是体现老师教学意识、能力的地方。 这些问题解决的方式也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是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还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正如贲老师在《在“学生的问题”中相遇》一文中所说:我们要意识到,不出现问题,不等于学生没有问题。当老师真正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如何解决问题时,课堂会出现很多预设之外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从问题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分析学生的疑惑。
| |||
研 究 人 员 | 姓名 | 蒋维丹 | 学习时间 | 2021.10 |
课题名称 | 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1+X”模式的实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