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课教案
课题名称 | 统编版教材使用背景下 “融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的研究 | 所属级别 | 区级调研 | ||||||||||
执教 | 卞燕飞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三(1) | 时间 | 12.01 | ||||||
教学内容 | 《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 识记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关键词,感受、体会草地颜色变化的神奇有趣。 3. 学习观察方法,仿写变化。 | ||||||||||||
教学重、难点 | 体会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学会如何观察。 | ||||||||||||
课前准备 | 关于变化的视频、课件、观察记录单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1.今天老师还将带大家走进一片草地,一片金色的草地,去看看那里别样的景致。 一起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小问号? (2)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或许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给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词卡:蒲公英,读准字音。 ②“蒲”和“英”,你有什么发现吗? 3.情景朗读:①同学们你们看,每每推开那扇窗户,眼前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满目的金色,多好看呐,读:②一朵一朵的蒲公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读: 4.小结:你看乡下窗前熟悉的草地也有了别样的美。看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 预设: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在哪里?金色的草地上有什么?
交流:现在你知道了?原来那金色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都是草字头,是啊,他们都与植物有关。不光偏旁相同,而且结构相同。
| 质疑课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在情境中体会草地的美。 |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草地吧。 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片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②完成填空:这是一片( )的草地。 2.出示插图:你看哥哥和弟弟在草地上干什么呢? (1)教学生字“耍”。 3.是啊,哥哥弟弟在草地上玩得可开心了,给我们带来了一组词语。 叫喊 打哈欠 一本正经 (1)正音。 (2)理解词义。谁来给大家做一做“一本正经”的表情? (3)说话训练。那平时你在生活中见过谁在什么时候也是一本正经的? 4.有一天,当我去钓鱼的时候,这片草地又给我带来了一份惊喜,是什么呢?观察 张开 合拢 (1)都表示动作。那就来玩个我说你做的游戏。 (2)谁能用这3个词语说一说这一小节又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场景呢?
| 预设: 快乐:你从哥哥弟弟的玩耍中感到十分快乐。有趣、可爱:你关注到了文中最后一小节。好玩:哥哥和弟弟就喜欢在这片草地上玩耍。
爸爸生气的时候一本正经,你爸爸十分重视你的成长,帮你改正错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管纪律的小干部一本正经,看来你们班的班干部真是认真负责啊。
| 借助插图,根据填空,一下子就了解了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通过联系生活、游戏理解词语意思。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我们就能很快地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 |||||||||||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很有趣呢? (1)交流:草地颜色是变化着的。 (2)完成方框里的填空。 出示:早上,草地______________;中午,草地_____________;傍晚,草地_____________。 (3)同样是在写草地颜色的变化,书上的这句话和老师写得这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4)师生配合读。这样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①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把这变化记录下来的,你看多有条理、多有序啊。 ②哥哥是怎么发现这草地变化呢? 看来哥哥可是在仔细观察呢!正是有了这份仔细观察,哥哥还揭开了蒲公英的秘密呢! (5)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2.读到这,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哥哥呢?正因为他爱思考,所以才解开了草地变化的秘密呢! 4.填空补充完整。 |
喜欢书上:每句话都用了不同的方式,他的表达也是变化的。喜欢老师:表达很简洁,一下子就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草地颜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才发现的。中午和傍晚也去了。
爱观察、爱思考 |
感知句式表达的多样化
善思探究解变化 | |||||||||||
四、随堂练笔 1.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着许多奇妙的变化,需要我们留心观察,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2.学着作者的样子按照时间的顺序说一说向日葵的变化呢?用上多样化的表达就更棒了。 3.指名学生交流。 4.说到这你的脑海里又跳出了哪些小问号? 5.那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6.请同学们回家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开这个谜团,完成这份观察记录单。 | 你观察得也很仔细,按照时间顺序发现了向日葵的变化。相同的发现,有没有不同的表达呢?你用到了“并不是,而是,又”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句式还很生动呢!
|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