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课教案
课题名称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写“梯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 所属级别 | 校级 | ||||||||
执教 | 王丹凤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二(9) | 时间 | 10.25 | ||||
教学内容 | 《葡萄沟》第二课时 | ||||||||||
教学目标 | 1.会认“收、城、市、留、钉、利、味”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干、分”,会写“客、老、收、城、市、利”6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 ||||||||||
教学重、难点 |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 ||||||||||
课前准备 | 葡萄卡片、生字卡片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要领你们去葡萄沟玩一玩,一起喊喊这个地名——葡萄沟,看看今天谁在那里玩得最痛快,收获最大,好吗? 2.那葡萄沟在哪呢?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到51页,轻声读一遍课文,找到的小朋友赶紧告诉老师。(生自由读) 3.葡萄沟在哪?在新疆的吐鲁番,ppt出示讲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当于一个省,自治区下有一个市叫吐鲁番,葡萄沟就是吐鲁番市的一个地方。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那里出产水果,教学生字“产”。出产水果,也就是盛产水果。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五月有?六月有?还有吗?一起说(七月份) 5.过渡:那是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既然这样,咱们赶快到葡萄园去看一看,好不好?坐上飞机,准备出发?葡萄沟到了。快看,葡萄种在哪啊?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ppt)这我们可以说叫做什么?(师手指着图)——山坡。这像石阶一样,沿着山坡向上的农田,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梯田。这里的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齐读 2.登上山坡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叶子长得怎么样?茂密。齐读这句话。 看(师画葡萄架和葡萄藤)这是——书上说是茂密的枝叶(师板画一片)是茂密么?两片,三片,四片……怎么样才是茂密的枝叶?谁愿意上台画一画?开始,停不停? 这就是刚才你们说的——茂密的枝叶。 师:向——生:四面展开,师:就像一个什么?生:凉棚。 师:山坡就只有这一个凉棚吗?生:不是。师:有多少?从哪里看出来? 生:一个个。 师: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只不过老师就画了这么一个。 3. 七月的吐鲁番天气非常热,最高气温达到四十度,小朋友们,快钻进凉棚里,愿意钻进哪个凉棚。在凉棚下,你的感觉如何呀?指名说,带着感觉读。 4. 过渡:真凉快!透过这茂密的枝叶,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指生读: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美丽极了。) 5. 总之一句话,葡萄的颜色多还是少呀?(生:多)师: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老师这也有很多不同颜色的葡萄,请你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拿到了什么样颜色的葡萄(指生上台拿葡萄)学生一个个来汇报。看看,这么多不同颜色的葡萄,这就叫一大串,这也叫一大串,那么一串一串的我们就可以说是一大串一大串。这么多葡萄,请你们迅速把它们挂到葡萄架下。 6.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葡萄? 五光十色(开火车说)。我这还有一个词:五颜六色。五颜六色也是说葡萄颜色多,为什么要用五光十色呢?好好读读,有没有不同? 看到“光”,你会想到些什么?(组词)。 太阳照在葡萄上,葡萄怎么样?发出了光,葡萄水灵灵的。说明这葡萄长得怎么样?生:好。 对,太阳一照,发光发亮,像一颗颗珍珠、玛瑙一样,不但颜色多,长得还好,还会发光,所以我们说它是——五光十色。 谁愿意再读读这个词,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谁再读?完整地读读这句话,把你看到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告诉大家。(指生读) 7.(仿写) 第一句:花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第二句: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同桌合作,先读读句子,再说一说,横线上可以填哪些内容。指生汇报。(香味扑鼻,令人新旷神怡。 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8.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为什么葡萄沟的葡萄长得这么好呀?动动脑筋。生:自然条件得好,最重要的是维吾尔族老乡聪明,把葡萄种在山坡上,勤劳能干,所以这里的葡萄长得就好,我们用一个词来夸夸老乡们——聪明能干。 9.除了聪明能干,他们还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们快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读出这句话(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那就是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还怎么样?——热情好客。下面啊,我们就去体验一下,老乡们怎么热情好客。 王老师现在就是维吾尔族老乡了,谁会和我打招呼?(嘿,汉族小朋友你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知道我们这个民族叫做维吾尔族是什么意思?维吾尔,意思就是团结、合作,在我们新疆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不但有我们维吾尔族,还有哈萨克族,回族还有少部分你们汉族,组成这样一个大的家庭,我们在这个大家族里团结合作,建设更美好的明天。 师:你觉得我们这的葡萄怎么样? 生:(五光十色)(多)(很甜) 师:所以我要让你们吃个够。课文里有这个词,读读这个词“吃个够”。吃个够是怎么吃?(指名说)就是吃不了了还让你们吃,没完没了了地吃,一个劲的吃,就是让你们——吃个够,吃不了还可以带回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吃。 10.那么还有一些葡萄怎么办,你们知道吗?我们会把葡萄变成?生:葡萄干。师:真了不起。(出示:“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晾房里制成葡萄干。”指生读,齐读。)怪不得我们说维吾尔族老乡聪明能干,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太好了! 11.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1)你现在就是葡萄沟的老乡,能不能向远道而来的游客介绍一下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自己先练一练,然后和同桌说一说。(生练说)指名说 (2)听了老乡的介绍,借助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12.你们想不想吃吃吐鲁番的葡萄干?(吃葡萄干)光吃可不行,得说说我们的葡萄干怎么样?颜色——鲜,味道——甜。把这句话再读出来:这里生产的葡萄干……,也就是色鲜味甜。 12.小朋友,吃完了,就要和维吾尔族老乡分手了,在告别之际,你想对老乡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并总结 1.小朋友们,葡萄沟的参观游览让我们对葡萄沟有了一个认识,你喜欢葡萄沟吗?谁来说说?(板贴) 2.师总结:是呀,这里的景美,人更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今天回家后,就把我们这次葡萄沟之行的收获告诉家人,好么? 好,旅游到此结束,下课! |
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齐声回答。
学生看图理解山坡和梯田两个词语。
指名学生回答,找出关键句子。
学生上台画一画,理解“茂密”。 指名学生回答,谈谈自己钻在凉棚里的感受。
借助葡萄卡片,帮助学生理解“一大串一大串”。
指名学生回答,说一说为什么课文中用的是“五光十色”,而不是“五颜六色”?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句式训练,指名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朗读,读出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提取关键词,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回答,说一说想对维吾尔族老乡说些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说一说葡萄沟之行的收获。
|
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生字。
结合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联系上下文和利用图片是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让学生上台画一画,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茂密”一词。
借助葡萄卡片,生动形象地地理解了“一大串一大串”。
先读后写,能帮助学生学会把话说完整、说具体,让学生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促进语言规范。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用自己的话说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是有一些难度的。读句子,提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说出制作过程,将梯度放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
二. 板书设计 葡萄沟 出产水果 五光十色 热情好客 色鲜味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