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这一个学期将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继续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课题研究课、开展学习沙龙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分析学生在识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思考相应的教学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识写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加深教师对语文识写教学的把握能力。
二、研究重点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
2.开设课题研究课,开展学习沙龙,初步探索识写“梯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目标
1.在阅读中提升对识写“梯度教学”的整体认识,提高思想高度。
2.在实践研究中提高实施能力与水平,减轻学生识写负担。
3.在活动中提升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立志做一名的优秀的教师。
4.在实践和学习中对低年级学生识写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由此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
四、具体工作
1.在导读与自读中把握语文课程理论
本年度学习好两本书《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版)》。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导读与自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并结合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内化读书思想,提升认识高度。同时,课题组结合阅读的情况,每学期进行主题沙龙,侧重于识写“梯度教学”策略的学习与分析,通过交流和碰撞,以此来探索识写“梯度教学”的新模式,达成一种对语文识写课堂的新认识。
2.日常研究注重对学生识写现状的研究
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方向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写“梯度教学”的实践研究,因此,本学期课题组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要养成一种新的研究习惯——对学生识写现状做调查分析。通过这个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把教师的研究聚焦点放到学生身上,让自己的教学策略能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切,另一方面也是作为设计有效的识写“梯度教学”策略的重要基础。在日常进行研究,有利于收集大量的案例进行科学分析,为有效实施教学提供保障。
3.主题式研究注重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学期至少有5次主题式研讨,在教案及课堂纪实中体现低年级识写“梯度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反思,收集整理教学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进行反思,教师通过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识写能力。主题研讨的方式包括2次课题研究课,3次主题沙龙或课题组小结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整体提升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4.多种研究方式并存促进成员成长
让课题组有和谐共长的环境,就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作用和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有上研究课的机会,都有导读理论学习的机会,都有说课评课的要求,都有撰写随笔和论文的要求,都有小课题研究的要求等。课题组长对课题组成员的小课题、撰写的反思、随笔、论文等都要做及时的评价和指导。课题组长对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上课都要做出指导和帮助,在互动中共同生长。
五、课题研究活动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