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
“融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研究
开题报告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
2021年09月
一、课题简介
(一)研究背景
在统编版教材全面实施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打造真实、扎实、朴实、厚实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统编版教材的全面使用给小语界不小的振动,关注表达、关注运用使大家对语文教什么、怎么教更加明晰。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只关注表达、纯写作指导等等,我们认为表达固然重要,理解也不可偏废,我们要找到两者合适的结合点、平衡点,打造理解与表达融合的语文课堂。当下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零碎化、割裂化的状况,课堂结构版块意识还不够充分,教学各流程间的逻辑关联还不够清晰,教学实施与课堂评价整体勾连还不够统一,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去实践。
2011年,陆一平校长就提出了“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而教”这一教学主张,构建了“以读为主线,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抓手,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对话为平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型,建校多年来,这个课堂模型一直很好地指导着学校语文学科的良性发展。2016年,金磊校长就自己“融润”语文的教学主张,做出如下阐释:‘融润’的语文教学其实是对原有课堂模型的升华与发展,是基于学科高质发展的再定位,也是基于学科现状变革的再出发。
(二)概念界定
1.统编版教材
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版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版教材。
统编版语文教材结构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单元导读、课文导读或习题设计之中,使“内容主题”与“训练要素”形成统一的整体。
2.“融语文”
融,即“融润”。“融润”的“融”,既有融通、融合、融汇之意,又指圆融的智慧和境界。“融语文”是一种自由、自主、自然的学习状态,也是一种陶醉、悦纳、生长的生命舒展,更是理解和表达的融合、课内和课外的融通、活动和学习的融构过程。在活动中学习、生长,实现活动和学习是融构,是“融语文”的本质状态。
3.课堂范式
课堂教学范式,主要是指一定层次和范围内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校长、教师等对课堂教学所持有的理论共识,以及反映这些共识的时间模式。在我国近十年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一些优秀的一线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积极学习、认真研究,形成了对课堂教学比较成熟的理论认识,也根据经验总结提炼出了自己的时间模式。这些理论认识和实践模式因为行之有效,在一定范围内的学校和教师群体中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和争相模仿的对象,并对其中的每一位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其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能在一定学校或者教师群体范围内成为大家共识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模式,我们统称为课堂教学范式。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基于“融语文”课堂的基本理念,明确“融语文”课堂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涵。
2.建构基于“融语文”理念关照下的课堂范式,变革“融语文”课堂结构、重塑“融语文”教学流程、建构“融语文”课堂模型、整合“融语文”课堂资源、建立“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3.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师对统编教材研究力与实施力的整体提升,促进学校课程文化的系统建设。
(四)研究内容
1.“融语文”课堂范式的需求研究
三实小作为星辰实验学校的紧密型集团校,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学科活动的架构很多都沿用了星辰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但因为我校学生来源不同,青年教师居多,因此我们需要整合各方面因素,在语文课程设置上找到更多与教材契合的支点,并且不断完善操作体系、评价体系,构建便于青年教师掌握的课堂教学范式。
2.“融语文”课堂范式的内涵、特质、表现研究
对“融”的意义进行高位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融语文”的含义、理念、特质,对“融语文”课堂的性质、理念和价值进行文献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理清语文学科素养,建构“融语文”课堂概念体系,并在“融”思想的引领下进行“融语文”课堂的整体理论思考。
3. “融语文”课堂范式的实践研究:
(1)“融语文”课堂结构研究:变革传统的4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适的课堂结构。
(2)“融语文”课堂流程重塑:基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将导读、自读、赏读、延读四个版块重塑课堂教学流程。
(3)“融语文”课堂模型建构:从文本情感的捕捉与还原、理解思维的提升与强化、表达形式的发现与迁移、学习策略的支持与优化这四个维度,形成不同年段课堂教学指导策略,引领不同风格与特点教师、不同基础与个性的学生形成更为适切的教与学的策略。
(4)“融语文”学习资源整合:基于研究确定的“融语文”课堂结构与内容体系,进行“融语文”学习资源的研究。进行“融语文”学习资源的整体建构,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后资源的重组。
(5)“融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开发:研究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多维评价,形成促进学生素养发展、促进课程发展、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
4.“融语文”课堂范式的效能研究:结合课题研究,设计建立评估量表,对数据指标进行细化分析,及时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导向、鉴定、诊断和改进。
(五)研究思路
1.基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思考。
2016年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而“融语文”的课程实践建构,正是核心素养的个性化解读和校本化落地。
2.基于对统编教材变革的现状与实践。
统编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其中“人文主题”是教材的一条显性线索,“语文要素”为隐性线索。新教材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确定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标。
3.基于对语文课堂结构的优化与改进。
校本化地建构“融语文”课堂范式与结构体系,生本化地建设“融”的课堂流程与评价模式,持续优化与系列改进,从而提升学校语文课程的适切性与有效性。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3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3月)。进行前期调研,开展文献研究,撰写项目方案,进行方案论证。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21年3月—2023年6月)。以课题核心组为主,根据项目方案,组建实验团队,建构专家团队,进行实践推进。每月开展专题学习、专项研究与专场分享活动;每学期举办“融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9月—2024年6月)。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和指导课题组成员研究和创新,撰写项目总结,整理成果资料,进行现场评估,推广项目成果。
二、已做工作
1.制定机制
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学习研究机制:
1.建构集中与分散的双向互动机制。
(1)研究主题的集中与分散:教研组分别以学期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实施研究。
(2)研究方式的集中与分散:校级教研活动集中每个月开展一次,各教研组则采用灵活自主的方式,确保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年级组的教研活动。
2.建构基础与发展的双向提升机制。
(1)教师管理:落实各项常规检查,确保基础性目标的达成,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个人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竞赛、公开课等活动,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2)教研组建设:实施教研组考核,出台考核方案,细化评价标准,在基础性指标达成之余,确保教学效益最大化,争创一流学业质量。
3.建构统与分的双向滋养机制。
鉴于该课题研究体系比较庞大,我们借助课题研究成立总课题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设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明确分工,总课题小组负责统整理念的确立、项目布点的策划、研究路径的设定、研究过程的监控、项目实施的对接等工作。而各子课题组负责项目的方案策划、项目人员的选定、项目内容的开发、项目实施的参与。同时,为了确保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微调的及时性,我们将创生总课题组与子课题组双层督查机制。不定期的举行课题研究进程监控会议,每次会议随机抽取一个子课题组,遵循“进展汇报——情况质询——问题反馈——明确方向”这样的议程进行汇报。这样的监控制度建立,既关注了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便于即时的反馈问题,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每个子课题组的良性运转与正向运行。
2.初步研究
我们的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研究正处于初步实践阶段,在本学期首先从建构“融语文”课堂模式开始:
我们将将40分钟的课堂剖解为“5+35”课堂教学结构。将原本40分钟的阅读教学内容压缩为35分钟,旨在让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重组教材,择其重难点进行板块化的教学。节省出来的5分钟我们将其称之为“语文小时光”,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以年段为单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形成各年级的语文能力指标,分主题、分时间落实开展。
3.下阶段研究设想:根据研究过程,我们进行了细致化的设想:
2021.09-2022.02:本学期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邀请专家进班指导,落实“5+35”课堂教学结构,细化课前5分钟演讲流程,规范课前演讲的形式,丰富课前演讲内容。同时基于研究确定的“融语文”课堂结构与内容体系,进行“融语文”学习资源的研究,建立“5+35”课堂资源结构及课后资源的重组。
2022.03-2022.06:后半学期我们也将继续贯彻每周邀请专家研讨,整体把握统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对“融语文”课堂形态和教学流程进行整体架构。
2022-09-2023.02:针对一年中的教研活动进行阶段性的探讨,并及时整理过程性资料。同时构建“融语文”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重在改进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改进学生阅读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2023-03-2023.06:建构“融”语文课堂模型,形成不同年段课堂教学指导策略,分年级分文章体裁进行细化建模,让课堂范式研究真正贴近教学一线。
在整个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每周邀请专家对我们的课堂进行指导与点评,适时调整35分钟课堂结构或内容的安排,让研究更高效;每月开展专题学习、专项研究;每学期举办“融语文”课堂展示活动,力争每位成员都能在实践中对课题研究有更加深刻的内化。
今天在这里聘请各位专家进行开题论证,会后,课题组将及时消化吸收专家们宝贵的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将“融语文”的概念与实际课程相结合,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行动研究,争取本项课题研究工作结出丰硕的果实,切实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建构属于三实小的语文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