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的晨曦掀开新学期的序章,为精准锚定教学方向、夯实教学质量根基,我校数学教研组迅速行动,于9月2日召开了主题为“抓实教学常规,筑牢质量根基”的期初工作会议。会议伊始,为了让数学组成员更快熟悉彼此、增进了解,四位新进组的教师做了自我介绍,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初步的工作设想。
随后,教研组长韩雯婷老师围绕“教学常规”这一根本,向大家明确要求、细化措施,同时统筹推进课堂提质、教研赋能与学生活动开展,为全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划定了清晰路径。
一、抓实教学常规,注重质量提升
教学常规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本学期,数学组将以“精、细、实”为原则,狠抓常规落实。
1.日常备课——强调“深”耕
一份高质量的备课,需要做到板块清晰,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和内容;要能够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重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深入备课,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2. 课后反思——不求长但求“真”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数学组要求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记录下教学中的“得意之笔”或“败笔之处”。这些真实的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反思不需要长篇大论,但一定要真实、有针对性,能够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作业设计——倡导“巧”思
作业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组倡导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有“巧”思。改变以往“狂轰滥炸”式的作业布置方式,转向“精准打击”,设计分层、弹性、实践性作业。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布置笔头作业,而是巧妙地布置口头作业,并在组内统一作业要求。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
4. 作业批改——做到“细”致
作业批改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数学组要求教师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提倡面批,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及时、规范的作业批改,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5. 听课评课——要求“真”研
听课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数学组对不同教龄的老师有不同的听课节数要求。鼓励老师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关注学生的“学”。在听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评课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研讨,提出真实、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聚焦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主阵地,守住阵地才能赢得胜利。本学期数学组将坚持打造“共创课堂”,进一步彰显教学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生品格养成。主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教学活动;合理设计活动方式,主动建构数学概念;着眼学生思维发展,设计梯度的数学问题;注重阶段性回顾总结,建立良好认知结构;恰当开展教学评价,调整改进教师教学。
三、深化教研活动,赋能教师成长
本学期教研活动将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研究”,从“统一进度”走向“解决问题”。各备课组将轮流承办教研活动,主动参与教研,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将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丰富学生活动,点燃数学热情
为了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趣、应用数学之能,数学组进一步创新学生活动。一年级计划推出“小小实践家”活动,让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二三年级计划推出“小小发现家”活动,鼓励二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四五六年级计划推出“小小讲题家”活动,让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讲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会后,各个备课组集中在一起,进一步规范作业格式和批改要求、完善备课、商讨学期教学计划,研讨气氛热烈。
此次期初会议为数学组新学期工作画好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书”。相信在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形成“常规扎实、课堂高效、教研有力、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推动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 撰稿:张迈 摄影:史辰菲 审核:韩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