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1/21

16:56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谈笑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网站>>优质学校成长联盟>>资源共享>>文章内容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三实小)
发布时间:2024-11-21   点击:   录入者:谈笑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

 教学目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3个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难点

1.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

2.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教学课时

2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座富饶的小岛——西沙群岛,还了解到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不过,光凭鸟多,我们可不能说西沙群岛很富饶,今天我们继续走近西沙群岛,找一找,西沙群岛还有什么?

板块 赏海水五光十色

1.读一读,说一说。

1)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西沙群岛的海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体会海水的美丽。

3)读到“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时,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作者用什么词语概括这么美的画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4)再读第1、2句,你发现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

预设:学生发现了课文表达的秘密,先总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然后具体写有哪些颜色,怎么美。

2.议一议,说一说。这么美的海水是怎样形成的呢?

1)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了解海底山崖、峡谷和海水深浅的关系。

3)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美丽的海水形成的原因。

4)男女生分别读海水的美丽和形成原因部分,再次感受海水的美。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海水的美丽外,还要关注到内容背后的表达秘密。 

过渡:欣赏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我们去看一看西沙群岛的海底生物吧!

 板块 潜游海底,感受有趣

1.筛选信息。

读第3自然段,说说西沙群岛哪种物产让你印象深刻。

2.整理信息。

1)聚焦“珊瑚”。

①读一读: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②想一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珊瑚,你会用什么词?

③画一画,评一评。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珊瑚。

展示部分同学的画作,评一评画得怎么样。

展示既不像绽开的花朵,也不像分枝的鹿角的画作,让画的同学交流为什么这么画,根据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各种各样”理解整段话的意思。

 2)聚焦“海参”“大龙虾”。

 你从哪些词语中发现了“海参”“大龙虾”特点?

引导学生从“到处都是”“懒洋洋地蠕动”等词语中提取信息,了解海参多和行动可爱的特点;从“划过来,划过去”“威武”等词语中提取信息,了解大龙虾威武有趣的特点。“蠕动”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3)做动作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

3.关注表达。

1)默读第3自然段。提问:作者是怎样把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不同样子写出来的?抓住了这些动物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

2)小结:作者在写的时候抓住了珊瑚的外形,让我们感受到了珊瑚的美丽可爱;抓住了海参、大龙虾的动作,让我们体会到了海参、大龙虾的不同特点。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提取文本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转换。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多角度感受语言的魅力,还关注语言背后所隐藏的表达秘密,引导学生做平移式的迁移,仿照文本的表达方法说话,实现读写迁移。

过渡:西沙群岛的海底生物种类丰富,形态各异。不过,作者好像没有介绍到海底数量最庞大的一种生物,是谁呢?哦,原来第四自然段专门写了鱼这种生物。

 板块 聚焦鱼儿,感受多、美

1. 整体把握段落。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交流梳理,教师适时板书:鱼 美 多

2过渡: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并没有很直接地告诉我们鱼的美和多,而是运用了很多巧妙的写作技巧来体现,这些写作技巧使第四段美极了,注意认真读每个句子,思考看看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得这么精彩的?

 学生默读第四段,寻找第四段的写作秘诀

1)第一:第一个秘诀藏在这里,快来读一读吧。出示第一句话

学生自主品读找到第一个写作秘诀:开头一个中心句。

2)第二:看看你寻到了什么秘诀

①学生自主品读发现写作秘诀:中间运用排比、比喻方法。

②引导学生细致品读每一句发现将排比写具体的奥秘:

从颜色、动作、形状三个方面进行排比

③出示各种鱼类图片活用所学方法现场口头练习说话。

3)第三:还差最后一个秘诀,加油!(出示最后2句话)

学生通过品读发现夸张的写法和本段的结构:总分总结构。

恭喜大家,终于搜集到三个写作秘诀啦。相信你们也能运用好这些写作秘诀,写出精彩的段落。

(4)师生合作朗读第四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再次感受海底的美丽有趣吧!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教学从内容入手,先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主要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或重点句,体会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鱼的颜色美和样子的奇特以及数量多的。教学中还适时借助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形容鱼的颜色美、样子奇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读说的初级迁移。

 过渡: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们发现西沙群岛实在是太美了!虽然我们没有去过那里,但是由于有了作者的妙笔生花,我们仿佛真实地走进了那座美丽的小岛,对那里的景色、物产了如指掌。今天,我们也要学一学作者,把我们欣赏到的美景写下来,吸引更多人去西沙群岛游玩。我们来做西沙群岛的代言人,把西沙群岛介绍给更多的人,好不好?

板块 迁移写法,小小练笔

1.观察课后“小练笔”中的图片。

1)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明确写什么。

教师提示:从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说说图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2.借鉴课文写法,读写迁移。

1)回顾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文是怎么介绍海底生物的?

预设:①用上“……像……”“有的……有的……”等句式。②用上“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段式。

 2)选择一幅图,把你看到的景观用几句话写下来。

3)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完成课后“小练笔”,回顾课文表达方法是为了充分发挥课文中言语结构的示范功能,做平移式的练习,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

         教学反思

本课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板块,板块间层层推进,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最大特点是教学中充分关照了课后习题,特别是对课后“小练笔”的关照,做到了读写结合,化难为易。如学习第2自然段的第1句时,除了要让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海水的美丽外,还要关注到内容背后的表达秘密——先总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然后具体写有哪些颜色,怎么美。在此基础上适时出示课后“小练笔”中海龟翘首东望的图片,学生照样子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说一说图片的内容,把课后的“小练笔”与文段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从读到写的迁移。又如学习第3自然段时,理解了内容后,引导学生关注表达——作者在写的时候抓住了珊瑚的外形,让我们感受到了珊瑚的美丽可爱,抓住了海参、大龙虾的动作,让我们体会到了海参、大龙虾的不同特点。适时让学生从“小练笔”图中选择一幅,仿照这样的方法说几句话,难点得到了突破。

读写结合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则。阅读理解是吸收内省的过程,表达运用是外化应用的过程,两者彼此促进,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