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15

16:52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谈笑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网站>>优质学校成长联盟>>资源共享>>文章内容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实小)
发布时间:2024-10-15   点击:   录入者:谈笑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假设(例1)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一一列举,列表,画线段图,转化

补充: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我们还学过。。。。策略。

师: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新的策略。

前置作业:

1-1.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小杯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1-2.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同样大的大杯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1-3.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课前同学们做了导学单,解决了2个问题,请看,你们和他们做的一样吗?都用了什么数量关系呢?

师:你能求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吗?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1:不能,不知道两个杯子的关系。缺条件。

预设2:有两个问题。(就是有两个未知量贴)

师:那么要求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可以怎么办?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案?

追问:还可以补充其他关系吗?

师:是的,我们既可以补充倍比关系的条件,还可以补充相差关系的条件。

今天这节课我们根据这位同学补充的条件,来探究两个未知量是倍比关系时的实际问题。

二、解决问题,认识策略

1.教学例1

1)理解题意

师:请大家完整地将题目读一读,并说一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贴大杯的容量×三分之一等于小杯的容量)(贴理解题意)

追问:根据数学信息,还能找到什么数量关系?(贴数量关系)

生: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贴)

2)确定思路:

谈话:知道了两个数量关系,要求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你能试一试吗?

一起来看活动要求:

1. 想一想:怎样求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

2. 试一试:把你的想法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或写一写。

3. 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交流学生作品即思路: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

(同时呈现两种假设过程)(展示两个作品,一个有图,一个没图进行比较)

(先讲解小杯,好理解)

A: 思路一:假设把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师:我们看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听他讲完)

师:和他一样想法的举手。

追问:在刚才的解题过程中,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预设:(果汁总量变了吗?)果汁总量没变,杯子的数量变了。

B: 思路二:假设把果汁全部倒入大杯

师:再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看明白吗?(指名讲完)

师:是这样想的同学举手。

追问:刚才将小杯假设成大杯的过程,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预设:(果汁总量变了吗?)果汁总量没变,杯子的数量变了。

你做对了吗?做对的和同桌说一说怎么做的?做错的同学改过来。再说说怎么想的。

集中交流:

师:回顾刚才解题的过程,我们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边回答边贴板贴)

假设都是小杯,把1个大杯假设成3个小杯,一共就有

6+3=9(个)                   

小杯:720÷9= 80(毫升)                     

大杯:80×3 = 240(毫升)(板贴)

假设都是大杯,把3个小杯换成1个大杯,6个小杯就换成2个大杯。一共就有6÷3+1=3(个)

大杯:720÷3=240(毫升)

小杯:240÷3=80(毫升)(板贴)

介绍方程解法

师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带作业纸投影展示)

追问:她讲的相当于黑板上的哪一种假设思路?

师:看来,我们不仅可以列式计算,还可以用方程解决问题,而且方程的解法也可以体现假设的思想。

比较:

假设都是小杯或假设都是大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第一种方法是把1个大杯假设成3个小杯,第二种方法是把3个小杯假设成1个大杯,杯子的数量变了。

预设:都是假设成一种杯子,果汁的总量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这两种假设都是果汁总量不变,杯子都是假设成同一种量解决问题的。

检验结果

:求出了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之后,怎么检验呢?在学习单上写出你的检验过程。

学生说,老师板书:(只说了一个算式的追问:刚才这位同学检验了第1个条件,那么第2个条件可以怎样检验)怎样才算检验好了?

检验:240+80×6=720(毫升)

         80÷240=31

    追问:怎样才算检验好了?

预设:我们既要检验大杯和小杯里的果汁总量是不是720毫升,也要检验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

师:结果符合要求,再写上答句。

3)回顾反思

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和原来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前两个题目都是一个未知量,刚才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未知量。

追问: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数量关系相同,都是果汁总量÷杯子的个数=杯子的容量

师:回顾今天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

师:看来同学们对假设已经理解透彻了,把两个未知量假设成一个未知量,我们就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了。

再次追问:为什么要假设:

将原来的两个未知量通过假设转化为一个未知量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揭题)

3.丰富体验,理解策略。

师:请你读一读,判断一下,下面3种情况可以用假设的策略吗?请大家看到学习单3-1,找一找,并说说为什么。

预设:第二题,有两个未知量,通过假设,转化成一个未知量。

提问: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想一想,什么时候运用过假设解决问题,请你写下来

师:瞧,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看一看,哪里用到了假设的策略,怎样假设的?先自己说一说。

1)192÷32   过程补充完整

2)198×21≈

3)已知甲乙的和是120,差是40,分别求甲和乙两个数。

指出:(1)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把除数当作整十数试商,如276÷43,把43假设成40试商;  

(2)把接近整百或整十的数看作整百或整十数,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如198×21可以看作200×20进行估算;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假设两个数同样多,分别求出两个数……

这些假设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假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今天学习的假设是把两个未知量通过假设转化成一个未知量。

小结:假设的策略很重要,我们经常要用它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通过假设可以转化问题,使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方便计算。

(2)假设时要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3)假设时也可以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四、拓展延申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两个未知量之间是倍比关系时,可以运用假设的策略。

那么当两个未知量之间是相差关系时,还可以运用假设吗?请大家课后思考一下可以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五、名人名言

原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曾说过,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希望今后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做到!下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