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能够对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
知道材料按照来源分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在观察中体会,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但是性质不同
了解新型材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1、故事:三只小猪分别用哪些材料盖房子?你喜欢谁的房子?
2、介绍房子的发展史,让学生初步感知材料也是在慢慢发展的。
3、我们的教室里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相机板书:瓷砖 塑料 玻璃 ……(随机板书)
大家考虑的可真周到呀!原来一间教室里这么多的材料。
2、材料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你能给这些材料分类吗?提供八种典型的材料
3、小组活动、展示与交流:请学生讲清楚“按什么标准”、
小结: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材料的来源,我们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揭示课题)
4、你能将八种材料按照来源进行分类吗?
设计意图:第一板块用故事的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材料。通过分类这一活动,既再一次掌握分类要统一标准,同时也告之学生我们一般按照材料来源可以分成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第二板块:科学阅读。了解常见人造材料的来源。
推进关键点:在分类的材料中有会对一些材料错误分类。预设铁
1、一个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进行板书呈现分类结果。
2、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
3、大家的意见出现来分歧。用什么办法可以弄清楚他们到底属于哪种材料?
4、老师提前收集来一些小资料,放在了智慧口袋里。小组合作学习
5、说一说有争议的材料是怎么来的。将其归位。
6、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自然材料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推进需要充分发觉学生在分类时产生的矛盾,暴露出学生的想法,通过辨析、阅读,分类归位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到判断是不是天然材料关键是看性质有没有改变。
板块三:研究中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点
1、你会用哪些方法帮助小猪观察这两块木板?
这些都是我科学上常用的感官观察。
2、小组汇报与交流。
3、在交流的基础上判断出木板A 是天然实木板。木板B是利用木材的废料经过切碎,压制,胶水贴合制成的,是一种复合板,属于人造材料。
4、小猪该如何选择木板呢?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价格、结实、耐用……
5、介绍工具观察的方法:
回形针划一划
吸水性实验,详细指导。
6、交流汇报结果
7、那你会推荐小组选择哪种木板?
小结:各有优缺点。对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我们不能单纯地说这个好,那个不好。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材料环保,但是有局限性。人造材料就是为了弥补天然材料的局限性,才被人们制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观察发现复合板的特点,与天然实木板形成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造材料的概念。随后利用工具观察,则是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学会综合考虑问题。
第四板块:材料的发展
1、回归黑板的分类结果。发现天然材料制造的物品越来越少,而人造材料制造的物品越来越多。你知道为什么吗?
预设:天然材料资源越来越少;人造材料性能优越;
2、大家知道吗?在人造材料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材料,就是新型材料。他们有很多神奇之处。到底神奇在哪里?我们到下面的视频中找答案吧!
视频播放常见的新型材料
你知道来哪些新型材料?有什么作用?
你想设计具有怎样本领的特殊材料?
3、结束语:新型材料每年以5%的速度在增长。辛勤的工作者正在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同学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研制出更多的新型材料,方便人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第三板块主要是交流与讨论。通过分析人造材料越来越多,引导学生关注材料进行的科技革命,意识到材料也是不断换代更新的。通过对未来材料的畅想。鼓励学生敢于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