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
一、读懂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谁想来读一读课题,请你来读。
预设:
读对了:你在书字后面做了停顿,你能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吗?所以你在这里进行了一个停顿。像他一样,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没读对:字音都读对了,我们还要注意停顿。其实书是书写的意思,读的时候要在书后面停顿。
3. 戴嵩是唐代的画家,他擅长画牛,这里的画牛指的是他画的斗牛图。
5.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课题地意思吗?
预设:苏轼看到戴嵩画的斗牛图后写的一个故事。
6.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他把这首小古文写在了斗牛图上。
7.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一起读课题,注意停顿,预备齐——书戴嵩画牛。
二、读好多音字
1.课前都预习过了,老师发现文中有几个多音字特别难读。请大家打开学习单,完成任务一。这一行谁来读?
2.处字的读音在书中没有,你怎么知道它读处?原来你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能够注意到这样的多音字到底该怎么读,你的自学能力值得点赞。处士其实是一种人的称号。就是指(有才华,但是不愿意去做官的那些人)。
4.这个四川的处士,他姓——杜。人称为——杜处士。
5.第二个好书画,意思就是,一起说(喜欢书画)。
6.第三个字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第一个读shǔ,意思是计算,另一个读音读shù,是数目的意思。这里的“以百数”就是说他所拥有的宝贝可以用百来(计数)。
7.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完整的读这个句子。
8.一起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9.第二行请你来读。“曝”的意思就是——晒。这个“曝”字比较复杂。可以伸出手书空。师范写。(边写边说:曝字为左右结构,左半部的日字旁,我们要写的稍微窄一些,右侧的结构我们要写的扁而宽。这一撇一捺,我们要给它舒展开去。这下面的结构也是最容易错的地方,竖钩、点提、撇点。)
拿出学习单,完成任务二,在方格内写下曝字。
10.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一日曝书画。意思就是——有一天在晒书画。读到这里,你心里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①我不懂古人为什么要晒书画。你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来看资料。)
(②我知道古人晒书画的原因。看来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出示资料)
11.原来晒书画是古人珍藏和保护书画的一种方法。可见杜处士确实十分——喜欢书画。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多音字我们都会读了。课文你会读了吗?请你来读自读要求:①自由大声朗读课文②读准课文中带拼音字的字,并注意多音字的字音。现在打开课本,开始自己读吧。
2.谁想来读给大家听?
3.这篇文言文句子特别长,我们要注意停顿。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划好节奏的文言文,再来试着读一读。
4.字音读准了,节奏也读对了。这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同桌二人合作,一人逐句读,一人结合插图和书本下方的注释试着把他所读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四、借助注释讲故事
1.刚才同学们一人读,一人说,学得非常投入,哪一组来汇报一下?先请一组同桌一人读,一人说第一自然段的故事。
评价:你读的有节奏,说的人也把故事讲清楚了。
再请一组同桌一人读,一人说第二自然段的故事。
2.你们已经给我们梳理出来了故事内容。
3.其实,故事就是两个主人公围绕一幅图展开的一个故事。(板贴)
4.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把这个故事借助注释和图片大致说完整,很了不起。
那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讲精彩呢?继续学习。
五、体会“所宝以百数”“常以自随”
1.杜处士很喜欢书画,珍藏的宝贝以百计数。他珍藏的书画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很多。甚至还会有很多名贵的珍宝。想象一下可能会有哪些书画呢?(名人书画、绝世之作)
2.杜处士虽然珍藏数百件宝贝,但他最爱的却是这幅斗牛图。(板书:爱)那他到底爱到什么程度?请你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
4.在这个句子中的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5.我们利用文中的注释就能了解“锦囊玉轴”的意思,用锦缎做画囊,用珍贵的玉做画轴。是啊,杜处士是怎样来保存这幅画的?他用——用锦缎做画囊,用珍贵的玉做画轴
6.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当中,你读出了什么?
7.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尤所爱。
8.刚才这位同学还提到了“常以自随”,就是常常——带在身边。
9.那你想象一下杜处士可能在什么情形下会把这幅画带在身边呢?同桌之间快速讨论讨论。
(①游山玩水 ②出门做客拿出来炫耀 ③出门逛集市 ④吃饭睡觉)
10.真是一个爱画如痴,爱画如命的杜处士呀。那这幅画到底有何惊人的魅力?一起来看一看。
11.看看这细腻又尖锐的牛角,炯炯有神的眼睛,壮硕的四蹄,强有力的牛尾,肌肉之间涌动的力量感。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已经看入迷,想象一下,在现场看到这幅画的人们会是怎样的反应?同桌之间演一演当时围观的人们。
在现场看到这幅画的你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你着重了语言,谁能想象到他们的表情?人们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呢?
①表情:人们瞪大眼睛,张大嘴巴
②动作:手指画赞叹,你推我挤争抢着上前看
③语言:这画可真漂亮呐。我从来没见过如此生动的画。
④作诗:这是表达喜爱之情非常集中的一个方式,老师理解你的心情,可是这幅画是杜处士收藏的,看来你只能把这个诗吟在口头了
12.这幅斗牛图的画面是如此的细腻生动,让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还能听到人们对这幅画的赞叹,还能感受到这幅画带来的艺术之美,难怪杜处士如此的钟爱此画,一起读——(出示句子)
六、体会“拊掌大笑”
1.杜处士十分喜爱这幅斗牛图,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人们也对这幅画赞赏有加。可是当牧童看到的时候,却,一起读——
2.这里有一个词叫“拊掌大笑”,我不太明白,谁能够来做动作告诉我。
(表达得不够准确,拊掌是拍手,把手拍起来。大笑是要发出声音哈哈大笑。有表情有动作,我们一起来哈哈大笑)
3.憨憨的小牧童就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板书:笑)
4.可是,我们的牧童为何而笑呢?
5.原来他笑是因为这幅画——画错了。
6.他觉得画错了,那谁能来做一做这个敢笑敢言的牧童来告诉我们哪里画错了?读——
7.牧童除了笑这幅画画错了,他还会笑什么?再去快速读一读这个文章。
预设:
①戴嵩:这幅画都画错了,还好意思拿出来晒吗?
②杜处士:杜处士有身份有地位,他居然还收藏了这幅画,太搞笑了!
③大人、围观的人:连杜处士这样的大人都没发现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放牛的娃娃却发现了。
④现实:这幅画本身画错了。
8.牧童能看出这幅画的错误,是因为他跟牛天天相处,熟悉牛的习性。那他发现错误后拊掌大笑,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牧童?
预设:天真活泼、观察仔细、见多识广
七、聚焦“处士”,讲故事
1.同学们,杜处士博学多才,不仅擅长书法和绘画,还精通琴瑟、天文和文学。
2.他曝书画时本应得到的是人们的啧啧赞叹,然而却得到黄毛小儿——牧童的嘲笑。
3.杜处士却没有,他是笑而然之。杜处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谦逊有礼、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别人意见、实事求是)
预设:一般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暴跳如雷、恼羞成怒、勃然大怒、指着孩子训斥一番)
4.带着你的理解,我们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记得在这几个地方加上我们交流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来说故事肯定会更精彩。可以试着先讲给同桌听。
5.谁想来讲故事?请你来说。
评价:同学们来评一评,他在刚才讲故事的时候把哪些我们交流的内容已经加入到我们古故事的讲述之中?(常以自随)
但是牧童在见到这幅画时的心理活动还没有讲,谁能够把这一点也加入进去,把故事讲的更加具体?
你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我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他把我们刚才所想象的杜处士常以自随的情景都完整加入了故事的叙述当中。
八、理解“不可改也”
6.牧童指出画的错误,处士笑而然之。针对这一幕情景,苏轼是这样评价,一起读——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7.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8.是的,那借着这个道理,耕田要问——农民。织布要问——妇女。放牧当问——牧童。我想钓鱼,我当问——渔夫。我要治病,当问——医生。
9.所有的这些都浓缩在了苏轼的这两句话中,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苏轼这样写希望我们明白些什么?
10.这个道理你明白了吗?现在老师要带大家看一组图。这两幅图就是现实生活中牛斗时的样子,仔细观察。
11.看了这个图,你有什么发现?
12.那你认为把这则文言文编入教材的编者他知不知道这个科学的现象?
13.知道又为什么还要把这个故事放进来给我们读呢?难道不会给我们造成误导吗?编者到底想让我们明白什么?(讨论交流)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然而①问来的未必是真的,我们还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②完全相信别人会失掉自己,所以我们要.......
12.同学们,故事学到这里,看这寥寥93个字,却把中国传统的画作之美和语言之美巧妙地融为了一体,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揭示了一个辩证的道理。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全文,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小建议,可以读得慢一些。
13.这节课我们认识到了谦逊有礼的杜处士,天真活泼的牧童,也知道了凡事要向专业的人请教,课后也可以把这个故事再讲给同学们听。苏轼还写了许多揭示道理的故事,如《书黄筌画雀》,课后你可以找一两篇读一读,再次感受故事带来的哲理。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