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6/20

09:21

点击:

来源: 原创

录入: 张小柳

扫描关注
湖塘三实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网站>>优质学校成长联盟>>资源共享>>文章内容
音乐教学设计《牧童之歌》(三实小)
发布时间:2023-06-20   点击:   录入者:张小柳

牧童之歌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       朱小琳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展现了牧童在辽阔美丽的草原放牧时的音乐形象及喜悦心情。歌曲为四二拍,自然小调,结构简短精练,一段体,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起、承乐句以平稳的节奏,和着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转乐句出现了连续的附点节奏和三度模进的旋律,打破了前面的平稳,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牧童骑马扬鞭放牧的音乐形象;第四乐句又回到了平稳的节奏,概括了全曲,表达出牧童放牧时的愉悦之情。

【学习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牧童之歌》,通过声势律动、聆听、模仿、歌唱、器乐演奏等音乐活动,尝试加入自制乐器,综合性合作表现歌曲《牧童之歌》;能通过聆听和模唱,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感知和体现歌曲的旋律发展和起伏;能准确演唱连续附点节奏组成的旋律,通过创设的“骑马过山坡”的情景,有趣味性地加入肢体动作,辅助感知附点节奏的特点。

2、在听、唱、奏、律动等音乐活动中,获得对新疆哈萨克族音乐的体验;从创设的的哈萨克族自然、生活情境中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情感内涵;在“感受山风吹拂”、“骑马”、“歌舞”等环节中通过器乐演奏、声势律动、歌唱等活动综合感知哈萨克族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游牧生活的内涵,拓宽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自豪感。

3、对比欣赏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不同地区对于塑造“牧童”这一音乐形象的异同点,在对比聆听中感知音乐特征,培养聆听身边的音乐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牧童之歌》,通过声势律动、聆听、模仿、歌唱、器乐演奏等音乐活动,尝试加入自制乐器,综合性合作表现歌曲《牧童之歌》。

能准确演唱连续附点节奏组成的旋律,通过创设的“骑马过山坡”的情景,有趣味性地加入肢体动作,辅助感知附点节奏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准确演唱连续附点节奏组成的旋律,通过创设的“骑马过山坡”的情景,有趣味性地加入肢体动作,辅助感知附点节奏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自制乐器、空明鼓、雨声筒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能用听觉、视觉捕捉并模仿表现节奏、旋律、音响的简单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课堂乐器,并能掌握多数基本课堂乐器的演奏法,对于器乐演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望强、乐于参与多种音乐活动,之前已经学过不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歌曲或乐曲,因此可以继续通过设计趣味性音乐活动吸引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视频欣赏

1、伴随新疆维吾尔族儿歌《娃哈哈》进入教室,以新疆的“多民族聚居”特点切入,过渡到本节课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

2、视频了解哈萨克族的自然、人文风景,让学生建立对该民族的初印象。

3、由草原与雪山共存的绮丽景色为切入点,了解新疆的天山山脉,同时为歌曲歌词内容做铺垫。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新疆”作为切入点,了解哈萨克族的自然人文风格、认识天山山脉,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二、新授环节——《牧童之歌》

A、雪山

1、雨声筒模拟天山的风雪声,学生聆听并感知风力的变化。

   学生体验雨声筒,思考风力的变化可以用什么音乐记号表现。

   学生随雨声筒模拟的风雪声,用身体表现风力的变化

2、师奏空明鼓,学生听辨吹来了几阵山风?

   学生用“wu”跟空明鼓加入身体的表达,哼唱四阵山风

3、加入雨声筒合作表现山风的呼吸

B、草原

1、师用响舌模拟马蹄声,学生听辨音乐形象,并模拟马蹄声

2、学生加入骑马动作,用响舌的方式有强弱地模拟马蹄声

3、看图谱用响舌体验骑马,师加入演唱,引出歌名——《牧童之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聆听音响、听辨音乐要素特征的习惯;进一步稳固学生听觉捕捉和模仿的能力,并能将抽象的感受和具体的音乐理论知识相结合;用外在的表现转化听觉的感知,培养学生用肢体、乐器表达音乐的能力。

C、唱谱

一二乐句

1、分句学唱歌谱,画旋律线,体验旋律起伏(解决八度大跳音程)

2、接龙唱

3、连贯唱

第三乐句

1、师范唱,学生画旋律线,出示歌谱唱

2、听辨旋律下行模进,跟琴唱谱

3、听辨特殊节奏出现的位置以及重音位置

4、加入动作唱好附点节奏

第四乐句

画旋律线唱

加入动作完整演唱歌谱

【设计意图】用画旋律线的方式,感知旋律起伏;用符合哈萨克游牧生活的骑马、扬鞭等律动,体会节奏特点、准确处理节奏难点。

D、填词唱

1、逐句填词唱,重点解决第三乐句

2、听辨换气位置,学生加入换气和动作,填词练习演唱第三乐句

3、完整填词唱

4、创编动作,加入动作唱全曲

【设计意图】分解一字对附点节奏的歌唱难点,用正确的节奏和呼吸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演唱。

E、乐器演奏

1、加快速度跟伴奏演唱,前奏、间奏加入骑马动作和响舌(马蹄声),师加入自制乐器伴奏

2、出示图谱,练习用自制乐器加入歌曲

3、跟伴奏音乐加入乐器唱

F、综合表现歌曲

1、不同情境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2、综合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天山之声”、“草原骑乐”、“小马加入”三个情境,让学生用不同的声音和乐器表现各情境的音乐特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拓展环节——《牧童短笛》

对比聆听《牧童短笛》,辨别乐曲和歌曲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聆听身边的音乐,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宣传民族音乐文化。

【设计意图】聆听不同音乐形式的同主题作品,感受不同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的魅力;聆听、发现身边的音乐;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