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练习 执教老师:蒋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 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 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次见面,蒋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图片)花儿什么时候开放?等等。蔬果什么时候成熟?等等。我什么时候长高?等等。我什么时候变得有力量?等等。太阳什么时候落山?等等。流星什么时候划过天际?等等。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等等。这就是三实小的等等园。-你们想知道等等园里有哪些数学奥秘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把。
新授
一、米和厘米知多少
谈话: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生:线段
小结:我们知道了线段有两个端点和一条直直的线,他有长有短。我们还学会了找生活中的线段,数有多少条线段,以及画出相应长度的线段。
生:厘米和米
追问:怎么记住1厘米和1米有多长呢?
小结:是啊,当我们身边没有直尺时,还可以借助我们身体上的尺来测量长度。
生:1米等于100厘米。
小结:你记住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二、请你走进等等园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这个地方是不是隐藏着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大家是不是能利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呢?我们一起出发吧。【①视频展示学生介绍等等园②老师介绍:这里是我们三实小的等等园(全景),让小朋友能够亲近大自然,了解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瓜果(各种菜的图片)是什么季节播种的,怎么播种的,怎么生长的,生长的过程又有什么科学知识呢?还有像这些花儿的生长过程,小朋友也会进行观察记录。】
1.填一填
谈话:在等等园里有栅栏,还有很多蔬菜。你知道他们分别有多高,有多长吗?
要求:独自完成学习单的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花架高2( ) 芹菜高50( )
菠菜苗高2( ) 黄瓜长20( )
栅栏高1( ) 大蒜苗高12( )
交流:谁来说说他们分别有多高、有多长?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我们用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通常用米做单位。
2.比一比
谈话:好那你能来比一比他们的长度吗?
要求:完成学习单的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花架2米○菠菜苗2厘米(2厘米比2米长的多)
菠菜苗2厘米○黄瓜20厘米(观察物体长度)
栅栏1米○芹菜50厘米(1米=100厘米)
大蒜100厘米○栅栏1米
小结:在比较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来比较他们的长度。
3.估一估,算一算
谈话:这些小苗在三实娃们的精心养护下蓬勃生长,孩子们不仅给他们浇水施肥,同时还观察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这些菠菜一周之后长到了4厘米,那一周之后大蒜会长到几厘米呢?请你把你的估计结果记录到作业纸上。
交流:你估计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谈话:在三实小娃的观察记录上,发现一周后大蒜苗比上一周长高了4厘米。
追问:你能算出大蒜现在的高度吗?
谈话:小青菜也等不及了,他也想让小朋友知道他两周长多高了呢,他给大家出来个迷,他比菠菜高,比大蒜矮,他可能是多高呢?
4.量一量、想一想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在等等园里发现了这么多和厘米和米有关的知识。三实娃们的等等园也丰收啦,看这是胡萝卜,你能量出胡萝卜以及萝卜叶的长度吗?
要求:在作业单上量一量,并记录下你的结果。
交流:谁来说说你的量出的结果。
追问:你是怎么量的。
强调:测量时物体的一端对齐0刻度线,另一端对齐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
追问:知道了胡萝卜和萝卜叶的长度,那他的“身高”是多少呢?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
三、等等园里来实践
谈话:刚刚我们在等等园里发现了这么多数学奥秘,可是我们的等等园有花卉的植物标签,蔬果的介绍还没有呢?你们愿意去帮帮忙吗?
介绍:我们将在长方形纸上来设计,开始之前你能帮我量一量他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这四边分别长多少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 选一选:在篓筐里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 量一量:用选择的工具测量长方形纸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的边长,并记录在学习单上。
3. 说一说: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后追问:量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直尺不够长)那怎么办呢?
小结:大家的方法。今后我们还是要进一步提高测量技能,争取减少误差。
追问:根据测量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谈话要求:在做介绍标签时,一般包括植物介绍和种植注意事项这两个部分,你可以像老师这样折一折来分出两个部分,折完后中间有一个折痕,再量一量折痕的长度,折出不同的折痕在量一量,并填写下表。
追问:怎么折,折痕最长?
小结:
四、课堂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厘米和米的哪些知道更清楚了?又有哪些新收获。
小结:我们在练习时可以先知识回顾,再练习完善,然后综合运用,最后反思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