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唱歌我唱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歌唱《叫我唱歌我唱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百灵鸟的歌”为主题,因为那婉转动听的鸟鸣声从来就是人们喜爱的大自然乐曲。它与儿童的歌声融为一体,更能激起儿童去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家乡。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时。《叫我唱歌我唱歌》是一首南京六合地区民歌,这首民歌在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歌词采用打比方、用衬词等方式,体现不同特色。
教学目标:
1.感受南京六合民歌“叫我唱歌我唱歌”,感受歌曲的地方色彩,表达“劳动号子”的独特演唱效果。
2.能用自然、热情的歌声演唱《叫我唱歌我唱歌》。
3.在听、唱、感受的过程中唱出地方色彩,表现出劳动号子“一领众合”的独特演唱效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田间劳动”的过程,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采用“一领众唱,体验“劳动号子”的独特演唱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扛木头》片段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电影片段,仔细看,这些人在做什么?
2、再次观赏
这是诞生于体力劳动中的一种民歌,叫做号子,这是劳动人民的歌声,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一次请大家关注他们唱的歌曲,他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3、了解号子
多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来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电影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号子的特点和作用。】
二、新授《叫我唱歌我唱歌》
1、初听范唱
劳动号子的特点往往与劳动的强度息息相关,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我们江苏南京六合地区的一首劳动号子,请你听一听,它与《扛木头》有何区别,你觉得它是在哪种劳动时唱的?
2、教师范唱,看老师律动
这是六合人民在田间劳动时唱的,田间插秧时有人要把秧苗抛到田间,有人在田里插秧,听老师唱一唱,跟着做一做,老师用了哪种动作,歌曲又有几句呢?
3、再次听赏
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做一做吧,注意动作要做在拍点上。
4、学唱歌谱
跟老师学唱一下歌谱,想一想为什么老师要设计这样的动作。
【设计意图:动作的高低与旋律的高低相联系,在演唱旋律的同时教师做手势,充分感受两句旋律的音高对比。】
5、填词唱
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6、了解衬词
这些歌词没有实际的意思,但是他让这首歌曲更加丰满有趣,这就是衬词的作用。
7、读歌词
跟老师读一读有趣的衬词吧
【设计意图:衬词是民歌的特点,也是歌曲演唱时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地方,学生在读、唱的过程中,体会衬词的作用,并能掌握它。】
8、跟琴唱
歌曲中有一个字双音的地方,唱的时候要注意。
9、完整唱
跟老师的琴来完整地唱一唱吧。
10、跟伴奏唱
让我们跟上伴奏唱一唱吧。
【设计意图:演唱时,时刻关注学生的歌声,看看是否与劳动的情景紧密结合,同时让学生充分掌握歌曲。】
11、再次跟伴奏,师生合作
“一领众合”是劳动号子的特点,仔细听,歌曲中哪里是领唱,老师在哪里和呢?
12、分组唱
让我们分成两组,一组领,一组和吧。
【设计意图:领和式是劳动号子的特点,在这样的演唱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的体会这种演唱形式。】
三、延伸与拓展
1、欣赏《茉莉花》
号子是民歌的一种,我们江苏民歌还有很多,其中一首唱响了全世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与我们唱的有何区别?
2、再次听赏,哼唱
与号子不同,这种柔和充满委婉的调子被称为“小调”,它也是民歌的一种。
【设计意图:两首歌曲起源地相同,但由于体裁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特点,拓展的欣赏也让学生了解号子与小调的区别。】
四、教师总结
无论是号子还是小调,都是劳动人民的歌声,它起源于劳动,并在劳动中被传唱,一直流传至今,他是劳动人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