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课教案
课题名称 | 统编版教材使用背景下“融语文“课堂范式建构的研究 | 所属级别 | 市级 | ||||||||||
执教 | 陆晓锦 |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二3 | 时间 | 2021.11 | ||||||
教学内容 | 《寒号鸟》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运用对比、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在语言情境中结合阅读理解,认识“堵、缝、劝、枯”等11个生字和“号、当”两个多音字;准确书写“枯、阵、却”3个字。 2.通过想象画面、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衔、得过且过”等词语。积累关于天气描写的句子。3.通过引读、角色体验等方式读好课文的两次劝告,初步了解故事说明的道理。 | ||||||||||||
教学重、难点 | 运用对比、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在语言情境中结合阅读理解11个生字。 | ||||||||||||
课前准备 | 课件、生字卡片 |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一)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1.儿歌引入:动物过冬有妙招。 2.板书课题:很多动物过冬都有妙招,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能顺利度过冬天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三课《寒号鸟》。 3.读题:寒号鸟。
(二)检测学情,初识生字 1.课文预习过了吧?那你们一定知道课文里除了寒号鸟,还有它的邻居,叫喜鹊。他们分别住在哪里? 2.相机出示词组:喜鹊、一堵石崖、一道缝。认读多音字:缝、当。 3.大家预习得可真充分!会预习、爱读书的孩子可是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二、初读课文,指导识字读句 1.自读课文:课文写了寒号鸟和喜鹊的什么故事呢?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出示一组句子: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3.逐句指导朗读,读出画面。随文识字:阵、腊、纷、狂、吼。 4.三个句子连起来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三、对比阅读,学习第一次劝告 1.是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喜鹊和寒号鸟分别在忙什么呢?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再把课文读一遍,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2.出示句子: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3.指导读出画面:你好像看见什么样的小喜鹊和寒号鸟?从哪里看出来的? 4.看图识“衔”,字理识“枯”,指导写“枯”。 5.勤劳的小喜鹊见到懒惰的寒号鸟,忍不住要劝劝它。联系生活理解“劝”字。 6.劝人做事要怎么说呢?谁来做小喜鹊,试着劝劝寒号鸟?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7.出示句子:冬天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练习表达:冻得 小结:就是这样,同一个意思,我们就可以用不一样的说法来表达。
四、角色朗读,学习第二次劝告 1.一边想象着喜鹊和寒号鸟的想法,一边读它们的话,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读第二次劝告1.一边想象着喜鹊和寒号鸟的想法,一边读它们的话,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2.同样是对话,和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3.同桌互相读。 4.分角色演一演。 5.联系上文理解“得过且过”。 6.指导读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7.齐读结尾: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五、朗读儿歌,学写生字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秋风阵阵冬快到,喜鹊一早衔枯草。崖缝里的寒号鸟,却在天天睡大觉。勤劳懒惰见分晓,不同下场可看到。大家要学小喜鹊,美好生活靠创造。 3.练习书写儿歌里有两个生字:阵、却。 4.引导观察双耳和单耳的不同写法。儿歌记忆:双耳收,单耳放,垂露悬针不一样。放到字中应写窄,左右高低细思量。 5.书写生字,反馈评价。
| 按照教师要求自主预习、分享所思所想。
朗读生字、交流预习成果。
发现共同点:都是描写天气的词语。
想象画面、交流 |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自主识字的乐趣。
锻炼在文中提炼关键词句的能力。
锻炼孩子品悟句子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