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提高学校作业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制定本作业管理办法。
一、作业内容与形式
1.建立基础性作业资源库,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精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内容,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坚决克服机械的、无效的作业,杜绝重复性的、惩罚性的作业。
2.提倡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布置个性化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完成作业的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阅读、探究、合作、体验类作业。严禁完全依托QQ群、微信群、校讯通、钉钉等应用程序布置作业。
二、作业数量与时间
1.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应保证小学生在21:00前就寝。
2.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3~4年级作业总量能在1小时内完成。
三、作业批改与评价
1.教师应及时做好学生作业的批改记录,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的整体完成情况、主要错误及成因、好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改进意见与措施等进行必要分析,做到“教-学-评”一致。
2.严禁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要允许家长、学生适当调控作业时间。教师对书面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评改作业,要及时做好向学生的反馈、讲解、答疑等工作。
3.作业批改坚持做到“有练必批、有错必纠”。批改形式要丰富多样,评价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与个别问题单独交流相结合。特别是要注重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对存在问题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做好答疑辅导工作。
四、作业管理与监督
1.学校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学生作业监控管理制度,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对学生的作业总量进行调控,对违规布置作业的现象要及时处理。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及批改情况,分析作业的质量,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学校建立作业备案公示制度。学科教师要将拟布置的每日学生作业和预计完成时间报送班主任统筹,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各备课组、年级组要经常了解学生作业总量情况,合理调控本学科作业数量、难度。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跟踪分析作业公示情况,及时指导教师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调控作业数量。
3.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情况向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家长盲目给孩子提不切实际的要求, 让孩子上各种课外辅导班、额外给孩子增加作业等现象。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