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增进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结合教育部提出加强“五项管理”(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管理)要求,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对“体质管理”特制定以下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遵照省教育厅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规定开设体育课程,不随意增减难度和课时,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和1节体育课外活动课;三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和2节体育课外活动课。体育课除了开齐上足外,均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上课,为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学校行政领导每周对体育课听随堂课,定期进行教研组学习与活动,安排每位体育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教学研讨课,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 严格实行按表上课。
全体体育教师认真实施各科教学计划,严格执行按表上课的规定,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上好规定课程,同时要正确对待和认真开展课外活动和校社团类体育课程的教学。未经教导处同意和安排,任何班级的体育任课教师不得随意调课,私自挤占、挪用体育学科的课时。
三、 大力提倡科学的体育锻炼。
要根据年龄和体质来定制适合孩子的锻炼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量,不可做超出孩子承受范围的要求。小学生宜多做些较为趣味的、灵活性比较强的运动,不宜做用力过大、憋气、静力的、负重的练习项目。要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要教给孩子锻炼身体的方法、要不断鼓励持之以恒的锻炼。体育锻炼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形成锻炼的习惯。因此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和体育家庭作业,并要督促孩子天天坚持练习。
四、 课间引导学生出教室活动,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小学生经常习惯于近距离的读写,连续看书、写字时间过长,是产生近视的因素,因此,我校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对保护视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校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上课不拖堂,严格执行课间休息制度,任课教师上完课后必须督促学生在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到室外活动一下筋骨,呼吸新鲜的空气,向远处瞭望。可使眼睛得到充分调节放松,又可以保持教室通风透气,一举多得,达到保护学生视力健康、增强体质,保证良好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 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
学校每学年都提前制定竞赛计划,做到每学年举行一次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和广播操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等。体育组注重集体项目开发和落实,做到每个学生有项目参与、有项目选择,学生参与率达100%。
六、 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措施。
严格遵守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在课程安排上实行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我校在下午课后安排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课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有针对性的“体能大课间”体育活动,下午30分钟课间操(眼保健操、广播操和自编操)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超过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七、 确保学生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在校内公布测试结果并向学生家长反馈。结合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学校研发的“体能大课间”课题的实施,促使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等主要体能素质增强,降低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率,确保学生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八、学生掌握二至三项运动技能。
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的爱好与特长进行了项目安排,并积极研发评价体系。为此我们设立足球项目为必修校本课程,结合周五增值性课程实施开展跆拳道、篮球、棒垒球、田径、形体等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了自己或喜欢或擅长的项目进行锻炼,并能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从而达到小学阶段每个湖塘三实小的孩子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的成果。
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
2021年3月